我可太喜欢这种拥有活力的样子了。
终于在今天把自己近几天的情绪给调整好了,很多时候自己的情绪是需要自己去转换,自己尝试着去消除。
反思一下最近出现的问题,大部分的原因是出于自己每天都没有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每天都处于耗费时间的状态,每天都有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其实一想这些压力是真实存在的吗?这些问题是真的无法被解决的吗?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在今天能够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的原因,或许是因为我终于踏出了那一步,也终于去弄明白了自己最开始畏惧的东西。
今天和自己的一个本科一起保送到这个学校的同学聊了天,从上午的时候就说到下午会见面聊天,可能他也是想和我说一些事情吧,但是没想到,最后变成了相互探讨学习。
他是一个非常非常上进的人,并且愿意去付诸行动的人,而我不是,我是一个非常畏惧困难的人,这个畏惧困难的过程中,其实坏处是非常多的:
首先,给了自己很大的心理压力,自己很想去完成某一个东西,但是很畏惧,会不愿意去做,甚至不愿意设定一个一个的小目标。
其次,会希望自己在没有付出巨大努力的情况下,忽然有巨大的进展,而这是不可能的,在循环往复的纠结中是最浪费时间的。
为什么和这个同学的交流能够让我一下就把很多疑虑解决了呢,并不是每一次的沟通都是有效的,后来会发现,针对自己的问题,一定要找到专业的人来解决。
比如说,我现在遇到的问题,是我同学已经经历过,或者说是他已经做好的部分,对于他来说我的这些问题就是他的一些非常简单的东西。你找到了专业的人,你就能够通过它,找到自己的事情的有效解决方式,以前的时候总喜欢把一件事情的解决方式归于心理,觉得心里放松了就会放松了,其实不是这样的。
对于一些专业的问题是需要有专业的人来帮忙解答,比如说自己的导师,比如说自己的师兄,比如说自己的同级的人,他们可能在这个问题上有人比你更高一点的想法,那么这个时候你不懂的时候去咨询一下别人,一下就能够让自己少走很多弯路,以前的时候我总是会假装劝服自己要去自己学会寻找信息,后来发现其实,去找专业的人问,也是自己寻找信息的一种方式,不要畏惧去问别人,也不要畏惧被别人问。
比如今天,我和师兄在探讨递归函数的时候,可能因为师兄很少接触到递归函数这个东西,直接向他阐述原理的话是无效的,他也是听不懂的,人家说你学习到最好的状态就是,你能够以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别人陈述一个专业的知识,而我们,其实非常缺乏这样的能力,在想要更好的去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就需要学会去逼迫自己思考,逼迫自己用自己的语言去阐述某一个知识点。
但是也是相信天赋的存在的,有很多人确实就是不一样,也确实在某一个方面就很容易能够达到某一个高度,很多东西是需要承认的。
但是,去寻找一个好的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今天也终于鼓起勇气去找师兄沟通自己的研究方向,并且寻找到了几篇论文,以前在看论文的过程中,效率非常低下的原因之一,就是自己的目标不明确,不知道自己该不该花时间在不明的论文上面,现在有明确的目标的时候,就会觉得我可以花时间去啃大骨头,人似乎就是这样吧,目标明确的时候,内心可能也要更加的坚定,不会有那么多迷茫存在。
以前的时候我会想着,我更希望在9:00或者10:00的样子来到操场,一个人散步,后来发现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当你太多时间一个人的时候,容易给自己带来一种抑郁。
在7:30~8:30的样子,操场上满满的都是人,大家在跳着广场舞或者在散步或者在跑步,而这个时候,你走过人群中在这里语音,在这里散步,在这里跑步,是一件更加爽的事情,因为你看到了这个世界上的各种活力,大人小孩,成年人,未成年人,每个人都在呈现着不同的生活状态,你会觉得其实生活是值得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关于调节情绪的方式,还有一种就是去完成那些你心心念念的事情。
一个人会感到焦虑,是因为没有做完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比如说我之前一直没有把推文写出来,可能他并不需要花费我很多的时间,但是我就是觉得很苦恼,我为什么没有去写,很苦恼我还没有通知相应的人来参加,很苦恼这一切的事情,但是当我昨天晚上把两篇推文写好之后,忽然就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很多,该做的事情其实就应该好好的做好。
还有一个调整行事的方式就是去看书,或者说你去回想曾经让你的情绪变好的方式,或者说让你的情绪变好的书籍,不妨再去重新看一遍,比如说我之前的时候,写给青年的12封信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也说不来到底有什么样的收获,可是就是觉得很放松,就是觉得之后思想都开始有了一些变化,那么在思绪无法安定的这几天,我又拿起了这本书来看,感觉又是不一样的体会,但他唯一不变的,就是我依旧从这本书中感受到了平定。
回想上一次参加三无读书会的时候,这一次读书会,按照规定的人数来了10个人,我们在一家花艺工作室,每个人聊着自己带来的书籍,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一些,对书籍的看法,也因为大家都来自于不同的工作,处在不同的年龄圈,所以对于每一本书,每个人也都有着自己的感触。
对于稍微年长的人来说,他们有时候会给予年轻的人一些建议,比如说其中有一个姐姐,就说到以后我们结婚怎么样,不需要完全的丢掉自己的工作,可以尝试着自己去带小孩,同时自己在工作不与这个社会脱轨,有稍微年长的大叔说的,可能在他们年轻的时候,也会像我现在这样分享的一样,会很规整的做出一本书的笔记,会约束在条条框框中,但是,他们现在经历过很多事情之后,就不会再拘泥于太多的细节,会更偏向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有的这些东西,都是这样的,你不必全部的听取,但是我们可以去思考,思考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可以去经历,我们也不会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
生活会越来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