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八项规定”为笔,绘就作风建设新画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效和经验》与《八项规定改变中国》,这两部著作不仅是对新时代作风建设实践的系统总结,更是对全面从严治党规律的深刻揭示。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应以此次学习为契机,将理论精髓转化为行动指南,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徙木立信:以“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作风建设的政治逻辑——通过“关键少数”的率先垂范,树立起全党行动的标杆。从中央政治局带头精简会议文件,到基层干部深入田间地头调研,八项规定的落实始终遵循“自上而下、层层传导”的路径。例如,某省在整治形式主义过程中,省级领导带头取消不必要的考核指标,推动基层减负从“数字下降”转向“实效提升”,这一实践印证了“以上率下”的示范效应。

二、风腐同治:以“小切口”撬动“大变局”

八项规定的实施,不仅是一场作风革命,更是一场治理革命。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推出的六集专题视频《八项规定改变中国》,通过《以小切口撬动全面从严治党大变局》等篇章,系统梳理了作风建设与反腐败斗争的内在联系。实践中,某市纪委监委在查处一起违规吃喝案件时,深挖出背后的利益输送链条,最终破获了一个涉案金额超千万元的腐败窝案。这一案例表明,“四风”问题与腐败问题互为表里,必须坚持“由风查腐”与“由腐纠风”双向发力。

三、民心向背:以“作风转变”赢得“人心凝聚”

作风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某县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通过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解决群众办事难题,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这一实践印证了“群众路线”传家宝的生命力——只有把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干部的“履职清单”,才能筑牢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

经济领域,作风建设同样释放出巨大红利。通过遏制无谓消耗、优化营商环境,某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2012年增长3倍,这一数据背后是作风建设对发展动能的激活。党员干部应牢记,作风建设不是“负担”,而是“生产力”,必须以“勤俭办一切事业”的自觉,推动资源向创新、民生等领域倾斜。

四、久久为功:以“常态长效”巩固“历史主动”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面对“四风”问题的隐形变异,某市运用大数据比对技术,精准发现“隔空送礼”“电子红包”等新问题,这一创新实践体现了“科技赋能”监督的重要性。制度层面,从制定中央八项规定到完善党内法规体系,从“四种形态”的运用到“负面清单”的管理,作风建设的制度基础不断夯实。

党员干部应深刻认识到,八项规定的落实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必须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既解决“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的问题,又防止“问题反弹回潮”。只有将作风建设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才能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