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中篇小说,说的是一个女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提笔给少女时代暗恋的作家写了一封饱含深情的信,她爱了他一生,生下了他的孩子,而他对此一无所知。
这一切,到头来只是一场自我感动的执念。
在女人还是13岁的小女孩的时候,她跟单身母亲租房子一起生活,母亲一边忙着生计,一边忙着谈恋爱,给她找继父。
她的生活单调,枯燥,除了上学、做家务没有其他活动,直到温文尔雅的作家搬到她家隔壁,从此女孩的少女心萌动,毫无来由地爱上了这个作家。
她站在自家门口,出神又谨慎地望着对面作家的房子,关注他的一举一动,她假装路过,轻手轻脚地从他家门口走过,眼睛滴溜溜地往他家屋里偷看,激动又害怕,甚至,她放学后就坐在门口,隔着一条门缝,一直望着他家,一天到晚一动不动。
小小年纪的她尝遍了暗恋的滋味,紧张,激动,期待,心跳加速,既开心又害怕,既甜蜜又苦涩,有时候跟作家擦肩而过的眼神交汇,让她觉得对方也“有意”,可她不敢确定。
这种暗恋的感情就像一块大石头压在她的心里,她不敢表白,更不敢跟母亲坦白。
如果说刚开始的悸动是少女最美好,最纯粹的情感,那么从她逐渐长大,了解作家花花公子的放纵生活以后,她仍然告诉自己:无论他是什么样的人,无论他爱着多少人,都丝毫不影响她对他的爱。
她的情感过于热烈,加上年少涉事未深,心智尚未成熟,已经毫无理智地深陷暗恋中。等到母亲再次嫁人,要带她离开租住的房子,去另一个地方生活着,女孩疯了一样抗拒,不愿意离开这个地方,以致于母亲认为她无法接受继父,而不不知道她是不想离开她心中的爱人。
在新家度过孤独和思念煎熬的几年后,她满18岁了,出落成一个漂亮的女人,她极力说服母亲,再次跑回原来的住处,终于见到日思夜想的作家。
她见到他,他并没有认出她。他把她当成一个美丽的猎艳对象,跟她发生了一夜情,对她来说:这是愿望达成了,他没有认出她虽然很遗憾,可是她跟他在一起度过了美好的一夜啊,这已经足够支撑她活着了。
她爱得卑微,爱到不求回报,在这种情况下,都没有对作家表露自己深藏多年的情感,依然默默地藏在心里。
不禁想问,世界上真的存在这样的人吗?完全不求回报地爱一个人?想都没想过表白自己的感情?
我觉得作者写到这里时,人物有点脱离现实,尽管受到情感的桎梏,人性还是有欲望的,一丁点都不显露出来太难了,况且她还那么年轻。
一夜情后,她有了他们的孩子。她视这个孩子为上天赐予她的礼物,不能跟他在一起,至少后半生有他们孩子的陪伴,这就是幸福。
她决定生下孩子,自己抚育孩子长大,而且正因为是他的孩子,她想让孩子过上好的生活,受到最好的教育。于是,她成了交际花,靠姿色与男人交换资源,以此换来孩子的美好生活。
她的爱无私又伟大,但是到了此时,她已经陷入自我感动,带着一种根深蒂固的执念去爱一个人。
这种爱像一把枷锁,将她钉在了十字架上,每付出一点,就将她钉得更深一些,为了虚幻的爱,付出一生。直到死才说出口,可这样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是一个令人叹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