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方法论——需求分析

前一篇文章了解了如何以进行用户研究(以用户为中心)

这一篇开始讲讲如何进行需求分析。

熟悉了用户,那就需要去通过产品满足用户的需求,但那些才是用户真正的需求,哪些需要优先满足,这是产品人需要去持续思考的。

在正式开始之前,也让大家再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需求完全没有得到满足?

我自己的答案是:几乎没有。

科技发展到现在,人们的大部分需求已经得到了满足,只是存在满足的不够好的情况。

所以,移动互联网发展到现在的阶段,我们做产品基本上是围绕在如何做得更便宜、更好玩、更快、更多等,就是持续优化已有的方案,做得比别人更好。

进行需求分析,基本是三步走:收集需求——评估需求——进阶(从更高维度满足需求)

需求分析第一步:收集需求,尽可能多的收集,不要拒绝来自任何人的需求,这些需求可能来自用户、老板、朋友、同事等等;

我们需要将来自不同渠道、不同人的需求收集整理,我这边会习惯通过不同模块、不同类型进行分类整理,放在需求池里,然后去持续维护这个需求池。

同时,需求也是有二八法则的,大部分是主流的需求,很多人会提出来;也有一部分长尾需求,这类需求不能忽视,因为可能一些创新点、突破点往往在这些小众的需求里出现。

收集了需求后,接下来就是评估需求。

首先需要评估哪些需求需要实现,并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要实现。

评估哪些需求实现可以从三步进行:

1.洞察需求:通过问题、行为、原因的方式了解需求动机。这里有个例子大家可能听过,就是说一个人想买个电钻,但是他最本质的需求是想找个女朋友。这就是通过分析用户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然后他为了解决问题做了什么,已经背后的原因。在了解背后的原因时,需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断发问,可以了解最本质的原因,这也是解决很多问题可以采用的方式。

2.辨别需求真伪:总是会存在一些伪需求(这里的伪需求不是单单指不存在的需求,还包括在现现阶段无法满足的需求),那我们可以通过角色、场景、流程的方式来分析一个需求到底是不是真实存2在的。

比如:2013 年非常火的 O2O 中,有一大部分的需求可以说是伪需求,比如上门理发,这里的角色有两种,1、理发师,2、客户;场景是:客户想理发,但是懒得动,就想躺在家里等着人上门服务;流程是:客户在线找到合适的理发师——预约——美甲师上门服务——服务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整体来分析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成本,理发费用、路费、还需要带理发装备,这一系列下来,客户就需要支付比在理发店理发高很多的费用,这样是无法长期玩转下去的。

3.评估需求实现的影响:会存在为了满足一个需求而影响产品现有形态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分析影响的大小,如果对产品主流程造成影响、与战略方向不一致的话,这类需求需要谨慎满足。

了解了哪些需求需要满足后,就需要评估这些需求哪些需要优先满足,资源总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需求。这里常用的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四象限法。大家可以参考图中所列的排序方式进行划分。

同时还有一种方法可以整体来分析哪些需求是需要满足及哪些需要优先满足,就是KANO模型。上图是一个简化版的模型,大家可以参考。另外,要使用此模型是需要进行比较深入的用户调研,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拍脑袋。

 了解了如何评估需求后,我们还需要掌握从更高维度分析,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

比如滴滴出行的全局最优派单模式,如果只是按满足单个用户需求来讲,用户需要最快的打到离得最近的车,那肯定是把车分配给距离最近,时间最短的用户。但是从全局来讲,要平衡整体的供需情况,就需要整体时间最短,而不是单个用户时间最短。

最后,我们还需要及时关注用户及需求趋势。

时代不断在变化、科技不断在进步,用户的需求也是在不断更新,能了解未来的趋势,可以帮助产品更快速的占领市场。

以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埋点是做什么的 2.如何进行埋点 3.埋点方案的设计 近期常被问到这个问题,我担心我的答案会将一些天真烂漫的孩...
    lxg阅读 6,065评论 0 1
  • 需求是每个产品经理日常工作都离不开的一部分,贯穿着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先来讲一个小故事 一天,和朋友一起吃饭,互...
    安东的漫长岁月阅读 8,354评论 1 24
  • 一、需求获取方法论 产品是建立在需求之上的,如果需求获取阶段出现问题,那么最终发布的产品也会和最初设想的有很大差别...
    张安松阅读 7,541评论 0 23
  • 互联网时代,似乎每个人都在谈需求,刚需,痛点,那到底什么是需求,需求哪里来,怎么管理,怎么做等等。这些关于需求的问...
    静默之思阅读 4,678评论 4 50
  • 1.病人对疾病的不理解 为什么我患了这种病?为什么偏偏是我?这可能是他们在面对诊断时的第一反应。接下来,有的家属就...
    李学英007er阅读 1,423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