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宁产品思维30讲(20180320 第1-5讲)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这几讲内容中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 产品能力就是训练一个人,判断信息,抓住要点,整合有限的资源,把自己的价值打包成一个产品向世界交付(交付一种确定性),并获得回报
- 产品判断和思考的框架:最外层是感知层、第二层是角色框架层(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角色里,并且被角色驯化)、第三次是资源结构层、第四层是人的能力圈、第五层是人的内核(就是人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义)
- 一个人为什么要奔波,为什么焦虑。。。,其实是因为他的存在感、他的存在感没有被满足
- 人满足了,能力圈就不会扩充,人是很难突破自我的,你明确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存在,就会让自己不断改变能力圈,改变资源,甚至改变自己外在的样子。更深层次的让一个人保持变化的动力,在于你们能否在一起拥抱不确定、拥抱变化,在变化中成熟与适配,才是更关键的东西。做「对自己为什么而存在的认知比较恒定」的人。
- 用户情绪就是底层操作系统,后天学习的东西就像是APP一样,最基础的生物情绪有「愉悦、不爽、愤怒和恐惧」
- 愉悦就是被满足,一种绷了很久的需求突然被满足,就叫「爽」。满足是度量产品、人与人关系的刻度。可以用「满足、愉悦、不爽」来探索自己,了解自己与别人的天分。你靠什么满足自己,就会成为他的样子;什么东西持续满足你,那什么东西永远让你不爽,这就是你的命运
- 愤怒本质上是恐惧,恐惧是边界,是动力,甚至比愉悦的动力更强大。恐惧是痛点,要么做一个让人愉悦到暴爽的产品,要么做一个可以帮人抵御恐惧的产品。如何找到产品的接入点,如何改变自己的人生:直面恐惧
- 好销售擅长打破防御,在人意识清醒的情况下说服用户。好的产品经理则是根本不让用户引发意识,启动防御,意识即防御。一个产品要做到的就是用户潜意识下的选择,比如熟悉的感觉。潜意识一方面是由童年时候被灌输形成的,另一种是可以通过催眠改变的,催眠就是「绕过防御」,重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催眠。群体的潜意识,就是集体人格,有相似的观念,被类似的观念束缚。
- 要做一个拥有大量用户的产品经理,你会看到的是「人欲即天理」,要尊重人欲。
【2.与现实的联系】(与你的现实之间有什么联系?) *
- 产品就是「整合资源交付一种确定性,并获得回报」,这个定义太赞了。产品判断思考的五个框架,也很到位,比如微信APP这个产品,他的UI 就是感知层,角色框架层其实就是产品里面这些用户作为沟通者时候的角色定位,资源结构层就会涉及用户沟通所要用到的资源,比如文字、语音文件等等;能力圈就是微信APP应该要提供的能力;而最核心的是内核,微信这个APP自身的定位是什么,连接一切。
- 用户的情绪就是底层系统,这个形容的好,再抽象成愉悦和恐惧,我想大部分产品一定都是这两者的总结。比如微信,聊天起来及时沟通很爽,恐惧的是什么呢,恐惧的是大家都在用,你不用就会断掉和大家的联系,被社会孤立,太可怕了
- 好的销售这段,我想起了原来的老大哥,沟通的方式,永远是像你灌输他的意识、他的世界观和想法,这些想法听起来都是对的,但是我没法接受,因为我内心自然已经有了防御,在沟通的时候就有了。
【3.启发和收获】给你带来了哪些启发和收获?*
- 这几讲其实都在强调,人就是产品,产品就是人,完全可以用产品的思维框架,来思考分析一个人的五个层次。我们的感知层,就是我们的形象外表,我们的角色框架就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有哪些角色,比如员工、父亲、儿子等等;我们的资源结构,比如人脉、甚至是身高体重等等;我们的能力圈,比如我们会做什么,我们擅长什么;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想清楚,『我们为什么存在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如何存在。
- 马上接下来讲了怎么弄清楚自己的存在感呢?什么事情让你愉悦,让你一直都很爽,每天做都不腻;什么事情让你感到恐惧、愤怒等等。前者是你的存在,后者是你的命运
- 改变自己就是要「直面恐惧」,怎么直面恐惧?童年我们无法改变了,用催眠的方式「绕过防御」,尊重「人欲即天理」,让恐惧成为自己的动力。这部分跟《原则》里面瑞·达里奥说的有点类似,「面对现实,拥抱现实」。
【4.行动和改变】你可以做出哪些行动来改变你的现实生活?*
- 思考自己为什么存在,什么时候自己好开好开心的,比如跟女儿腻歪的时候,比如感受到别人的体贴的时候;而什么样的事情,让自己感到愤怒,比如对细节的不尊重,比如不爱干净
- 参照这五个层次,设计自己的人生,设计自己的外表,以及自己想要发展的方向,想要锻炼的能力圈
- 接下里要做的产品中,充分考虑这五个层次,考虑愉悦和恐惧的原则。一个「冥想」类的产品,应该要怎么让用户感到「不每天打开不行」,感到「爽」,要好好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