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从去年开始断断续续看过几次,但第一次感觉最为深刻,整个人被福尔斯·甘的斗志与执著所吸引。这部电影虽然是一部90年代的老片,但是它的深刻内涵与教育意义尤为深远;让我映像最为深刻是阿甘母亲临终前对他说的一句话:“人生即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这部影片最为特别的是以主人公讲述回忆的模式开场,让人们第一刻就能感触到人物的个性与性情,给观众一种深刻的人物印象,在他身上体现的是那么憨厚淳朴;纯正的美国传统式家庭出身的孩子,从他说话中就能体现,他嘴边总是提到:“我妈妈说。。。。。我妈妈常说。。。。。。”总是彰显的那么正规正矩。另一面又体现出他对他母亲的思念与缅怀。以主人公与路人聊天的形式展开,讲述了他小时候到成人的这么一段励志爱情故事。
福尔斯·甘的智商与双腿都不及正常的小孩,但是爱他的母亲始终没有放弃,甚至一次又一次的鼓励、激励他,总是用各种善意的言语去引导他,让他明白自己与其他孩子一样正常、平等。真心感觉到他母亲那种大爱的情怀,无形影响着阿甘的价值观和人生趋向。无论旁人各种戏谑、蔑视,母亲都要求他坚强,像正常人般的活着。在这种单亲家庭里,他得到了全部来自母亲的爱和支持。在初入校堂那天,去往校园的车上,他邂逅到他这辈子最爱的女人,让他时刻充满激情并医治他双腿的好伙伴。
珍妮是一个美丽既善良的小女孩,在福尔斯·甘受到重重冷落与嫌弃时,她主动与他相互认识、交朋友。福尔斯·甘说除他母亲外没有这样与他聊天的人。这不难体现出俩人真实而纯真的友谊。珍妮在他受到困难与屈辱时,声嘶力竭的呼喊:跑!福尔斯!跑! 就这一句言辞,给他带来的是奔跑一生。这种现象难以解释,也许是爱情的力量也罢。珍妮在五岁时候母亲去世了,酗酒成性的父亲管禁着她,某天她拉着福尔斯·甘跑到田野,向上帝祈祷把她变成一只会飞的小鸟,飞的越远越好。
或许珍妮太渴望了自由,踢踏着学校与社会,来填补内心的那份空缺。又或许珍妮不敢去爱,逃避、躲闪着福尔斯·甘,来掀开内心深处那份自责。在珍妮内心中还怀着未能实现的梦想,成为炽热红火的女歌手。从学校到社会,经历了无数的羞辱与坎坷,但她一直没有去找又爱又怕他受伤害的福尔斯·甘。在她心中福尔斯·甘太纯洁、太干净了,唯恐伤害了他。又或许这是爱的一种方式。
福尔斯·甘正因珍妮而奔跑,跑进了大学的校门,代表美国足球队获得了种种荣誉,尔后又经历了越南战争,在军队的生涯中,结识了同样忠厚老实的铁战友布巴和严肃拘谨的丹中尉,越南战争中布巴未能实现自己当捕虾船船长就壮烈牺牲了;而丹中尉想牺牲战场成为英勇烈士,却被福尔斯·甘偶然拯救。就此福尔斯·甘看来,他担负了重大的责任,必为铁战友去实现未了结的遗愿。正因为福尔斯·甘这种专注、执著、认真,把许多常人看来不可实现的事情做到了极致。
其中,珍妮时而与福尔斯·甘邂逅,但终究因梦想不同而分袂,相思相依。尔后,珍妮因社会的霓惑染上了毒品,几度尝试自杀而未遂。在行走梦想的路上磕磕碰碰极度绝望。她多次尝试去爱福尔斯·甘,但始终没有勇气去面对,害怕染污纯洁无染的阿甘,始终保持距离,或许这就是爱的另一种打开方式。阿甘从部队退伍时获得了不少的荣誉,后来他执意为战场牺牲的兄弟完成暂未实现的梦想——“捕虾船船长”,并以此获得了不菲的财富,成了上市公司。但阿甘并非爱财如命,首先把布巴母亲家庭过上好日子。且后来有一日珍妮来到阿甘家,亲密无间的关系温暖彼此的心,看似应该一起幸福度日,但没想到共寝一宿的珍妮就悄然离开了。等阿甘醒来时,感觉丢了整个世界。即像风一样向外奔跑,这一跑就是整年,往返在美国的大道上。这一跑就成了美国的焦点,红遍了整个美国。追随者一波又一波追随其后。某一天,他突然停下脚步说他累了要休息了,所有追随者默默望着他背影随扬长而去…………
故事截止阿甘作为讲故事的那位说客,身旁阿姨结束聆听告诉阿甘所想去的那个方向,随后坐上公交走了。阿甘来到珍妮住处,俩人见面激动欢喜的拥抱着,让他未知而感动的是珍妮独自默默抚养着“小福尔斯”!!这突如其来的幸福让他倍感温暖且措手不及;目睹这一切是如此幸福美满应该是个好的结局吧!
不然,导演罗伯特做出难以预料的收尾。正如他母亲所说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这让阿甘顿时无法接受,在他俩结婚后不久珍妮病逝了........这让他猜不透命运是否注定又或偶然像羽毛般飘零在风中!??
笔者:白舌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