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是个很有意思的东东,它每天都在,也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时你能轻易地察觉到它的存在,特别是你新穿上一件色彩艳丽的衣服或者染了一头炫酷发色的时候;有时你却难以发现它的存在,尤其是在你悲伤难过的时候,似乎眼前的一切都失去了颜色,只剩下重重的灰色,对了,你应该说的是失去了彩色吧,因为其实灰色也是色彩的一种哟;所以,你的世界里怎么能没有色彩~这个让你欢喜让你忧的家伙,这个能让你光芒四射美丽动人,也能让你丑出新高度堕入尘埃里的家伙,这个可爱的、顽皮的,宛如精灵一般的家伙,难道你不想认识它吗?
ok,那我们先给它打个招呼,好吗?
“hi,你好,色彩!我想认识你~”
色彩,你到底是谁?
这个问题,3百多年也有个年轻人曾经问过,不过那时并没有人给他答案;幸好,这个人并没有因为没有因为没获到答案,就轻易放弃这个问题,他远比大多数人都更用心,他做了一个在今天看来很普通的实验~光的分解(见下图),从而得到了问题的答案:“色彩,就是光!“这个年轻人叫牛顿,据说,不久以后他被一颗苹果砸到脑袋,于是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不同波长的光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如780nm(纳米)表现为红色,400nm表现为紫色;这部分我们肉眼能看到的光叫做可见光,又叫有色光;当然光远远不止我们看到的这么简单,还有很多光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即不可见光,如我们经常讲到的防晒,防的那个东东~紫外线,大家不妨思考一下,紫外线为什么叫紫外线,而不叫什么绿外线、蓝外线?
所以,有很多时候,我们看不到并不代表不存在,相反,它们往往影响巨大,比如空气、比如紫外线、比如思念.....
为什么不同物体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当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物体往往会对光产生吸收(光被吸收了我们当然就看不到了,如果某一天,我们真能研究出穿上后把所有光都能吸收掉的面料,那就是真的实现“隐形”啦,大家不妨脑补一下哈利波特电影里哈利的那件隐形斗篷,“你看不到我~你看不到我~”)、折射、反射3种表现,由于不同物体表面的质地、纹理等不一样,从而进入我们眼睛的光的波长、多少也并不一样,于是这些不同的可见光就让我们产生了不同的视觉感受,如不同的形状质地、不同的颜色表现、不同的深浅明暗等等。
举个栗子,为什么我们能看到西红柿是红色的?就是因为当有光照射到西红柿表面时,其表面只把780nm左右的光反射出来并进入我们的眼睛,从而让我们产生红色的视觉感受。
怎样才能让别人明确地知道我说的是哪一种颜色呢?
“当面给她/他看实物吧。”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通过口头给别人表述某种颜色的时候,结果往往不是太好,很可能你想说的是这种蓝色,而听你说的人可能会理解为另一种蓝色;问题出在哪里呢?因为我们日常对颜色描述往往只是在说色彩的一个方面,即最能被大家直观看到的色彩的表象特征,如你能轻易地辨识出蓝色、红色、绿色等,就是依据这种色彩的表象特征;这种色彩的表象特征我们叫做“色相”,它只是色彩的属性之一;但同时我们也知道即使是蓝色,也有n多种蓝,如深蓝、浅蓝、湖蓝、天蓝、孔雀蓝......吧啦吧啦,相信你也能一口气说出一大堆蓝色来(你说的这些色彩名称,其实就是说的就是色彩的色相);所以,当你给别人表述某种颜色的时候,并不能只说“色相”这一个色彩属性,你还需要告告诉别人关于这种色彩的其他属性:明度和纯度。
明度,色彩的明暗或深浅度。明度其实是可以量化的,我们可以从0~10对色彩的明度进行划分;0代表最深/最暗,即黑色,10代表最浅/最亮,即白色。
纯度,色彩的饱和度或鲜艳度,也可叫彩度。纯度也是可以量化,如100%、80%、50%等等。纯度越高的色彩也就越鲜艳,给人的视觉冲击也就越强烈;当加入灰色后,则纯度降低,视觉感受也就柔和一些,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更多地使用的是纯度较低的色彩,而那些纯度高的、鲜艳的颜色我们用则用做局部的适度点缀。
所以,当我们要给别人准确地表述某一色彩的时候,你需要告诉对方关于这个色彩的三个属性:色相、明度、纯度,如具体表述为:明度 5,纯度 60% 的蓝色;好了,可能你会说,我单凭肉眼怎么能知道这些数值呢,我们实际上说的更多只是一些感觉,如,深、比较深、浅一点、不那么艳、有点偏灰等诸如此类的话语,除非你和对方都能依据同样的色卡数值进行沟通;所以,当你想让别人明确地知道你说的是到底哪一种色彩的时候,还是直接当面给她/他看实物吧(发照片也可以,除非你能保证照片不偏色)。
色彩如此美妙,怎能不好好读懂它?!我们今天就先分享到这里,希望大家喜欢,我们未完待续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