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军事理论家托·富勒曾说过:“知识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我们以通过读书获得知识为例,你确定你读过的每一本书中的知识你都是真正拥有了吗?买书就好像买房子或是衣服一样,你付钱了,那这本书就归你所有了,可是这只是你真正拥有这本书的前提而已,你只有通过实践把这本书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一部分,才是真正地拥有一本书。
大岩俊之在《实用性阅读指南》中介绍了一些方法,不仅教你如何通过读书有效地获得知识,还告诉你如何把读过的知识深刻地记住,最后又介绍了一些实用技巧,让你可以更好地去实践这些知识。只有这样把“获得知识——掌握知识——实践知识”三方面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才能使这些知识真正的属于你,为你所用。
大岩俊之在创业之初,看到了一句话“成功人士皆读书家”。于是,在一年中阅读了300本书,可是到头来却发现自己什么也没有记住,更别提有什么收获了。大岩俊之开始反思,为了查找原因还参加了许多的读书研讨会,终于发现只读书却不去实践,知识永远不能为自己所用。最终大岩俊之达成目标成为了研讨会讲师,还把自己的经验教训结合实际总结归纳成了这本书——《实用性阅读指南》。
一、 有效率地读书获得知识
读一本情节引人入胜的小说的时候,我们总是拿起来就舍不得放下了,恨不得上厕所时候都拿着看。可是当我们读一本书工具书或是商务书籍时候,总是看几页思绪就飘远了,精神不容易集中;或是当我们看到一个不明白的地方时候,就一直在那里死扣,要是弄明白了还好,要是弄不明白,会让我们丧失继续读下去的信心。
大岩俊之在《实用性阅读指南》中说,首先通过浏览一本书的封皮、序言、目录、后记等了解这本书主要在讲什么,它的框架结构是什么;然后,确定自己的读书目的,希望从这本书中获得哪方面的知识,哪些信息是对自己的工作、学习有用的;最后, “集中火力”阅读这本书中重要内容,大岩俊之提出一本商务书籍的重要内容一般只有20%,而20%中又只有4%是重点中的核心内容。如果全部读完一本书却什么也没有记住,不如只读重点内容,这样你的阅读效率一定会更好。
二、 通过“反复记忆法”掌握知识
“这本书你看过吗?”
“当然看过了。”
“那哪个部分是你最感兴趣的?”
“额,我……”
这种情况,应该不少人都曾经有过。因为人的记忆量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的,这点早在100多年就由德国实验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并通过大量实验证明了,而且还绘制成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所以要突破这个遗忘曲线,我们只能去主动地反复地记忆,因为对于学习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不厌其烦的“反复”。反复的次数越多,记得越牢。
那我们“反复记忆”时候都要把整本书看一遍吗?如果以商务书籍为例的话,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大岩俊之已经提过,一本书的重要内容只占20:%,其实,我们只需要“反复记忆”这20%就可以了。这样要比记住全部内容更加容易完成,也更加节省时间。
三、 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
荀子《修身》 中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就好像你在网上看了100个减肥的帖子,知道了100种减肥办法,可是你既不迈开腿去运动,也不管住嘴控制饮食,那你就永远只能看着帖子的里减肥成功的案例“望梅止渴”。
读书也是一样的,如果你读过之后不去行动,那这本书只能是一本“阅读材料”,你所读过的知识是永远不能转化成你的能力的。大岩俊之介绍了几个办法可以让我们更加容易的去开始实践:1.要知道“行动目标”和“现状”之间有多大的差距。比如,我现在体重70kg,我把减肥目标设定为要减到60kg,只有明白目标和现状之间的差距,才更容易制定适合自己的执行计划;2.把行动细分成从明天就能开始的比较小的步骤。今天开始减肥,明天就希望可以减重2kg,这不太现实,我们可以从明天开始不再喝含糖的饮料、不吃零食这样比较容易实现的小步骤开始执行,这样我们每完成一个步骤,心理上也容易获得满足感,也更利于我们开始下一个步骤;3.将行动告知他人。可以建个打卡群,像我减肥其实有时候真的是不想动,但是我加了个锻炼打卡群,如果一周之内运动量少于群主规定的时间,就会被踢出去,这样就好像有种约束力在拉扯着你去行动,无论采用什么方法,你只要行动起来,就成功了一半。
阅读也像一门功夫,在师傅交给你招数、心法之后,只有靠自己的不断练习才能掌握,最终练成属于自己的“功夫”。所以带上《实用性阅读指南》一起开始你的“功夫阅读”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