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30多年前的书,主旨思想在于抨击现代人的娱乐化生活,什么事情都需要娱乐化,吃东西需要娱乐化,购物需要娱乐化, 甚至学习知识都需要娱乐化,读名著最怕语句生涩难懂,都市言情小说却朗朗上口。面对面坐在一张桌子上都懒得说话,不如低头发句微信来的直接。
“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人们会因为享乐而失去自由。”
“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很多人看完后觉得,嗯,说的对,作者预言成真了,现代人都迷失在了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娱乐至死。但这本书带给我的却是那个电视出现的时代,作者对单向传播的恐慌,他并不是无脑的愤世嫉俗,对当时社会不好的一面夸大其词,抨击时事,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是对在现代民主社会却出现了思想专制和愚民化的恐惧。
“我希望能让你们相信,印刷文化的认识论在日益衰退,电视文化的认识论在同步壮大,这些都会在大众生活中产生严重的后果,其中一个后果就是我们将变得越来越可笑。”
在作者所在的那个年代里,传播技术出现了一次革命——电视出现并普及了,信息传播开始从文字为主转向图像为主并且传播速度有了极大的提升。但由于电视节目作为一个新的事物和它本身制作的特殊性质使得通过电视传播的信息主要由上层阶级和政府主导,这就导致了信息传播的单向性,民众只能看到上层阶级和政府相让他们看到的信息,无法进行双向的互动和自我传播,人类的娱乐性又被传播者所掌握,将信息内容进行娱乐化的包装,迎合民众,其实是在娱乐化,愚化民众,以达到控制民众的目的,这就引起了作者的注意和恐惧。
该书虽然对当时的传播现象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但是我却是不太认同作者对娱乐至死的预言的,因为从几十年后去看这本书,社会并没有向作者所担心的那样极度娱乐化和信息的单向传播。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个人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在社交平台上传播自己的思想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了,单向传播早已被打破,随着政府的引导和一些传播组织的有意识改变,过度的娱乐化已经很少存在了,个人的媒介素养也提高了很多。
但《娱乐至死》中,作者对过度娱乐化和单向信息传播的恐慌对我们还是有非常深刻的警示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