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次发完公众号,妈妈都会第一时间看,并且会给我打赏,还会拉着爸爸一起。有时候给太多我就会跟妈妈说:“不要给那么多,支持我就行了。”妈妈说:“这是我给你的稿费,我等着你成为大作家呢,你会成功的。”,妈妈还会时不时问我什么时候写个小说,因为妈妈知道我有小说梦。
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影响了我,是小时候爸爸讲的睡前故事还是小学时从图书馆借来的那些神话故事,还是高中时大家传阅的当时特别红的韩国作家的小说,反正就是特别喜欢看小说,看电影的时候看到某个喜欢写东西或喜欢看书的角色,我就会对那个角色特别有好感,然后不知不觉中心里种下了“有一天我也能写小说该多好。”的梦。
说实话,我也写过小说,是以我们高中生活为题材的真实故事改编的小说,大概10万字吧,就给一两个人看过,反馈不错,说故事有意思,但结构不严谨,描述不够细,后来我都不记得那个所谓小说存到哪儿去了,我也没认真去找过。
去年底发现自己书柜里的书都被我看完了,就下单了几本书,其中有村上春树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这是我第二次看他的书,严格来说,第一次看完他的书,第一本是他最有名的《挪威的森林》,大概八年前看的电子版,但看到三分之一就看不下去,说实话看不太懂,后来也想过明明这本书那么有名,为什么我看不下去,我会不会下载到了盗版……
当时选择买《我的职业是小说家》纯碎是很好奇村上春树这个人,感觉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都会提到他,结果公布后大家都替他可惜,觉得他又跟诺贝尔奖失之交臂,所以我很好奇这到底是怎样一个作家。
就跟我一直以来的选书习惯一样,我选书不是被书名吸引,就是被书的封面吸引而购买,从来不会提前了解书里面的内容,会等着惊喜或惊吓。虽然这本书的书名很明确的交代了,但我依旧不清楚他是讲了作者自己的故事还是作者编了这么一个主题的故事。前段时间读完了这本书,是讲他自己的故事的,然后,我有点喜欢这个怪老头。他很少出席公开活动,他不在乎奖项,他会每天要求自己写10页,差不多4000字,不管有没有灵感,都写这么多,不多不少;他写小说时不会提前设定角色的特征,而是让角色自己活起来带动故事……几天前还看到他的新闻说他罕见出现,把自己的手稿捐给自己的母校,原因是------家里放不下了……
书里有好多地方是我很有共鸣,认同的,也有不少让我觉得有收获,学到一些东西的。
村上春树当作家的点很微妙,他在29岁的时候和老婆开着一家店,每天忙着还债,业余生活是看书、听音乐,是个辍学的不爱上学的人。然后29岁时去看一场棒球赛,一个精彩的球后他四周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然后“对了,没准我也能写小说。”的想法突然出现在他脑海。他就这样每天忙完后在厨房的饭桌前开始写。第一篇小说花了半年的时间,然后在他忘记自己投稿的情况下得到通知说自己得到了新人奖,然后就这么成为作家了,好神奇啊。但我觉得这跟他原本就喜欢看书有关,书看过了,自己也想试试了吧。
书里他说:“写小说时让我最快乐的事情之一:就是只要愿意,自己可以变成任何一个人。”,我也这么觉得,觉得光看小说我就可以变成小说里的任何人,如果自己写小说,我可以创造角色,还有比这个更爽的事情嘛。看小说是在别人的故事里生活,写小说是自己创造一个世界,太吸引人了,当然,不是谁都有这个能力。
我顺带整理了这本书我想记住,想学习的一些部分,觉得既然看一本书觉得有点收获,就该把收获整理出来,以后想看时也方便翻阅。
一 作品的原创性
村上春树说,依照他的想法,要说特定的表现者“拥有原创性”,必得基本满足一下条件:
一、拥有与其他表现者迥然相异、独具特色的风格(或是曲调,或是文体,或是手法,或是色彩),必须让人看上一眼(听上一下),就能立刻明白他的作品。
二、必须凭借一己之力对自身风格更新换代。风格要与时俱进,不断成长,不能永远停留在原地。要拥有这种自发的、内在的自我革新力。
三、其独具特色的风格必须随着时间流逝化为标准,必须吸纳到人们的精神中,成为价值判断基准的一部分,或者成为后来者丰富的引用源泉。
这三条看着很严格,村上春树也说了,在“或多或少”的范畴内满足这三条,或许就成了“原创性”的基本条件。后面两条需要时间的考验,这也是他强调的需要不断地有新作品的重要性。
虽然这部分说得很严肃,但对于写小说,村上春树并没有把这个门槛定得特别高,他觉得做一件事的时候,自己是否感到快乐可以成为一个基准,他当初开始写小说的时候对当时的文艺形势全然不知,也没有尊敬有加、视为楷模的作家前辈,只是想写反应当时心境的小说,仅此而已。他当时的原创性,就是有一种自然的欲求和冲动,渴望将这种自由的心情、这份不受束缚的喜悦原汁原味地传达给众人。所以啊,他才会在写小说的30多年来没有经历过低谷期,因为他想写的时候就写,不想写就不写,不想写的时候就做做同样喜欢的英日翻译工作。
真的好喜欢村上春树的创作状态,觉得他从来不会为了写而写,而是因为想写而写。
二 写小说需要什么准备
1、多读书
村上春树说想当小说家的人首先大概要多读书,这是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训练。总之多多益善,要一本本地读下去。让身体穿过更多的故事,邂逅大量的好文章,偶尔也邂逅一些不太好的文章。这才是至关重要的作业。它将成为小说家必不可缺的基础体力。趁着眼睛健康,时间有余,先把这事儿踏踏实实地做好。
2、多观察
其次要做的,应该是养成事无巨细,仔细观察眼前看到的事物和现象的习惯。身边来来去去的各色人物、周围起起落落的种种事情,不问三七二十一,认真仔细地加以观察,并且深思细想、反复考虑。
确实是,感觉平时生活中仔细观察周边的人,影响自己的细节,在写作的时候能让作品更加亲切,让人有共鸣。
之前我一直担心自己经历不够多,不知道写什么题材的作品,但村上春树的一句话让我稍微打破了这个担忧,他说:所谓“手头没有东西可写”,换句话说就意味着“可以自由地写任何东西”。纵使你手里拿着的材料是“轻量级”,而且数量有限,但只要掌握了组合方法的魔法,无论多少故事都能构建起来。
看着看着觉得也许写小说没有那么遥远,就像书里说的---世界看似无聊,其实布满了许许多多魅力四射、谜团一般的原石。所谓小说家就是独具慧眼、能够发现这些原石的人。而且还有一件妙不可言的事,这些原石基本都是免费的。只要你拥有一双慧眼,就可以随意挑选、随意挖掘这些宝贵的原石。如此美妙的职业,您不觉得没有第二个了吗?
3、管理健康
村上春树在接受某位年轻作家采访时曾经说过:“作家要是长出赘肉的话,就算完蛋了。”他觉得完成写小说的工作需要持久力,而获得持久力的方法就是养成基础体力,让身体在自己这一边,成为友军。肉体上的节制,是把小说家继续当下去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村上春树写一篇长篇小说,就得有一年还多(两年,有时甚至三年)的时间钻进书房,独自伏案埋头苦写。清晨起床,每天五到六个小时几种心力执笔写稿。像这这样绞尽脑汁冥思苦想,脑袋势必会进入过热状态(还真有过头皮发热的情况),神志会老半天都朦胧不清。所以到了下午他就睡睡午觉,听听音乐,读读无害的书。这样一种生活过久了,肯定会导致运动不足,所以他每天大概都要外出运动一个小时,然后再准备迎接第二天的工作。日复一日,就这样过着周而复始的生活。
这是怎样的一种持久力啊,又是早起又是跑步的,还每天保证一定量的工作强度,真会劳逸结合,这也是一直不断地有新作品,一直保持很好的状态的重要原因吧。
三 写长篇小说的步骤
村上春树专门用一章写了自己写长篇小说的步骤和习惯,我觉得蛮好的,很好的学习材料。
村上春树采用多长的形式来写小说,则采取于当时的心情,或者说完全顺其自然。他的写作步骤大概如下:
1、首先把书桌上的东西收拾得干干净净,摆好“除了小说什么都不写”的架势。面临临时添加进来的工作,除非万不得已一律不接受。虽然常常按照自己喜欢的节奏,齐头并进地做些没有截稿日期的翻译之类,但这与其说是为了生活,不如说是为了换换心情。这就如我想写正经的东西,但又同时写生活碎片换换心情。犹如那个短片导演竹子,在拍正经短片的同时拍自己的生活vlog,就是想换换心情和状态。
写长篇小说时,他规定自己一天写出十页稿纸,每页四百字。哪怕觉得今天提不起劲儿来,也要鼓足精神写满十页。因为做一项长期工作时,规律性有极大的意义。写得顺手时趁势拼命多写,写得不顺手时就搁笔不写,这样是产生不了规律性的。
2、第一稿完成后,稍微放上一段时间,小做休整,便进入第一轮修改。他总是从头做一次彻底的改写,这轮修改可能需要一到两个月。这个流程结束后,会再搁置一周,然后再进行第二轮修改。这一次也是大刀阔斧地从头改写,只不过更加着眼于细节,仔细地修改。比如加入一些细致的风景描写,整合会话的语气。
3、第二轮修改结束后,把作品在抽屉里放上半个月到一个月,甚至忘掉还有这么个东西存在,或者说努力忘掉它。期间或去旅行,或集中做些翻译。像这样将作品好好养护一番之后,再次开始第三轮彻底修改细微的部分。好好养护过的作品会与先前大不相同的印象。先前未能发现的缺点,这时也清清楚楚地显现出来。文章有没有深度也可以辨别了。
4、第三轮修改结束,当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成形后,会先让他太太通读原稿。这时他当上作家后,从最初阶段延续至今的做法。他觉得,读过的人对某个部分提出什么意见时,且不管那意见的方向如何,那个部分往往当真隐含着某些问题。就是说,小说那一处的情节发展多少有些疙疙瘩瘩。不论什么文章,必然都有改进的余地。不管作者如何认为“写得真好”“完美无缺”,其中也有变得更好的余地。
5、在初稿阶段就修改过无数次,交付出版社排出校样后,还会一次又一次地索要校样,惹得人家心烦。将校样改的黑黢黢一片寄回去,然后把新送来的校样又改成黑黢黢一片,如此反反复复。
四 对于小说中的角色
有人问:“您小说里登场的角色,是否以真实人物为原型?”村上春树的回答大体上是“No”,一部分是“Yes”。迄今为止,他已写过为数不少的小说,但从一开始就意图明确,“这个角色是在心里比照着现实中这位人物写的”,像这种情况总共有两三次。他一边想着,一边多少有些忐忑不安,万一被人家瞧出底细来就不好办了。他这个想法跟我一样,哈哈哈,我也怕以身边的人为灵感写,怕被看出来会有点不好意思。
多数情况下,他小说里登场的角色都是在故事发展中自然形成的。除了极少的例外,基本不会有事先“我要写出个这样的角色来”的情况。随着写作的展开,络绎登场的人物自然会组成主轴般的东西,种种细节也会纷纷被吸附过去,就像磁铁将铁片吸附过去一样。就这样,一个个完整的人物形象便逐渐形成。我觉得这是一种天赋吧。
村上春树有个习惯我觉得很可爱,他会从生活中获取角色的灵感时,哪怕一见之下,心想“我可不待见这家伙”,他也不会背过脸去,而是将“哪里不顺眼”“怎样不讨人喜欢”这些要点留在脑海里。每当遭遇负面事件,他就留心观察相关人物的言行举止。既然苦头是非吃不可了,索性从中淘取些貌似有用的东西---其实就是“不管怎样,总得保住老本”。
村上春树本来就j没有专门为了谁写小说的意识,现在也仍然没有。一部小说思想上如何啦,社会作用如啦,是先锋还是后卫啦,是否属于纯文学啦,这种问题他压根儿就没考虑过。他是从类似“只要写起来开心不就得了嘛”的姿态开始写作的。他在成为作家、定期出书之后,学到一个刻骨铭心的教训:“不管你写什么、怎么写,所终都难免被人家说三道四。”对啊,写作本来就是很个人的事情,自己写着开心是第一位。
看完这本《我的职业是小说家》,再整理完这篇,觉得村上春树这个人,小说家这个职业好像没有那么遥不可及,但要真的成为那样的人,从事那样的行业,必是有过人的地方,这本书也刚好讲了到底有哪些过人之处,向我这种凡人指了方向,哈哈,好好学习,好好进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