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高尔基的《海燕》一文,我提出一个问题:文中描写海燕的英姿的动词、形容词有哪些?请找出来。
我等了一分钟,只有一个学生举手,我只好说:这么简单的问题,难道只有一个人举手?可能大家不想到,我再等等,有五个人以后,我再点名回答。
好容易又等了一分钟,终于有六个学生举手了,我才开始了提问,以及下面的学习。
为什么学生上课回答问题不够积极?
我全天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我想不外乎以下几个因素。
一、班风使然。
我的班级在七年级上学期有几位特别严厉地老师任课。数学、地理、英语对学生要求极其严格,尤其是数学,七上期末考试前两周还给学生印制了25套试卷,要求学生每天两套,必须做完。监考前一天晚上,我去查寝室就寝情况, 一个寝室的女生还躲在卫生间里写数学卷。
我作为班主任,非常希望各科老师密切配合,合理布置作业,留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学习时间,针对自己的学习状态,查漏补缺,全面发展,可是,尤其这些老师都十分“负责”,给学生布置了大量的自己学科作业,学生无心思考自己的需要,只能跟着老师的指挥棒,应付作业。
从而,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大打折扣,幸好是小学优秀的毕业生,学习态度和好胜的心理让他们没有失去对学习的信心,整体的成绩还不错。
但学习的那种投入、忘我、争先恐后发言、热烈争论的学习氛围,却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我也很无奈。
即使现在这些老师都调到的年级去任课了,但七年级打下的班级学习“踏实”埋头读书的氛围却留下了。
我也只好接受了。人有多血质的气质,班级风格也允许有“粘液质”吧。
这里,无心去怪罪老师们,他们也很用心、尽职,只是教育理念不同而已,对学生的引导方向不同罢了。
如果老师们能调整一下教学的理念,转变一下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更相信学生,更解放学生,也许班级积极投入的学风就能形成了。
二、心理特点
初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现在最在乎的是别人对他们的评价。
按照发展心理学的观点来说,他们现在属于自我角色混乱期,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做什么或者是什么样子,而是通过别人的眼睛来看待自己,尤其是老师和同学们的评价对他们十分重要。
上课回答问题,就会成为大家关注和评论的对象,这时候,他们想到更多的不是问题答案的正确,而是说出答案之后,别人对他的评价,所以,为了减少同学们对自己评价的影响,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他们会选择躲避,不举手也不被提问。
只有这时候沉默低调,会让他们觉得是安全的,也不会被别人认为是爱出风头。
尤其是在异性同学面前,他们会更在乎自己的言谈、形象,会更加沉默不语,低下头来,躲在幕后。
这在老师看来,就是学习投入程度不够,不能够积极地参与班级学习活动的表现。
这时候老师的对策是,更耐心地等待学生,平时多给学生讲解积极参与活动的好处,比如,可以告诉学生:只有你积极参与了学习活动,积极回答问题,对老师的问题作出自己的思考和反馈,才能让老师知道你学习的状态、学习的得失。这样不仅有利于老师的教学,更有利于自己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更高效,也更学有所获。
作为班主任,可以组织更多的班级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以锻炼胆量,消除顾虑。通过如演讲比赛、体育比赛等多种集体活动,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活动中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和尊重,以激发信心,减少思想包袱,重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的潜力。
三、学科特点
有的学科需要学生静下心来思考,比如数理化之类的学科,课堂上更应该需要的是静心地思索,而不是喧闹的抢答。
即使是可以有主观想法的语文、需要语言交流的英语等学科,也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不只尊重学生思考的结果,更应该尊重学生思考的过程,不要为了老师完成教学流程,而一味的提问、回答,走过场,搞形式。
这样的提问,还有一个害处,就是只会让那些学习成绩较好的、敢于发言的同学得以展现,成为部分学生的“秀场”,而学习程度较差或思维不太敏捷的学生,不能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和展示的机会,慢慢的课堂氛围就会冷淡下去。
这需要老师针对自己学科的特点,设置适当的梯度问题,并且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状态,让每一个同学都有展示、发言的机会,对同学的回答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即使回答错误,也要肯定其发言的勇气和思考的价值,不在于结果,而在于交流、讨论、学习、探索的过程。
四、教师原因
有些教师眼中只有自己,没有学生,只顾一言堂式的灌输讲解,并不相信学生,不让学生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把学生当作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不相信学生能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或者认为,提问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师生交流是在浪费时间,只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结果的达成,并不注重学生思考的过程。没有给学生发言的机会,慢慢的,这门学科的课堂上就只剩下老师的“独角戏”了,学生积极发言的氛围也就没有了。
教学相长,教师要充分学生,精心组织教学,把学习当作一件有趣的,在课堂上设置学生能积极参与的互动活动,或给学生讲解展示的时空,把学生拉到学习之中,激励敢当主角,敢于表达,敢于展示。
也许多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初中生的课堂氛围也会宽松起来,举手发言的情况会热烈起来,学习的气氛也会高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