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连“父母”都做不好,又怎能教孩子品学兼优

上周六一早,央视二套第一时间,龙洋小姐姐“生活秀”播了个父母教孩子做作业的画面,看了让人忍不住爆笑——(见公众号《户外阅读》)


其实这个视频早就在微信朋友圈传开了,为什么央视还在这个时候拿出来说?

因为到任何时候,作为家长,或者对教育话题还关心一点点的人,看到这类视频都是会忍俊不禁,甚至大笑不止,可是笑过之后呢,是什么感觉?

我们习惯以为,教育这件事,最直接的责任方是老师对学生、家长对孩子,是自上而下、自长而幼的,很少有人反过来想一想:我们对学生、对孩子所提的那些事关品学兼优的要求,自己做到了几分?

诚然,现在的父母,面对孩子成堆的家庭作业,不敢跟老师抗争,却总喜欢拿孩子撒气:你瞧瞧隔壁老王家的小孩,多听话、多爱学习、成绩多好啊!

如果孩子也来这么一句:爸爸妈妈,你自己凡事听话、爱学习、成绩好吗?你总说“别人家的小孩”优秀,和“别人家的父母”比较一下,你觉得自己够优秀吗?

在对待孩子学习这个话题上,老师、家长都有无尽的委屈,细说起来就是一把辛酸泪,外加一连串叹息!

小孩子的负担真是越来越重,虽然国家限制学校给小学生布置太多的作业,也不允许补课,但补习班里从不缺少学生。

每逢双休日,是该休息的日子,可是不用问,孩子们要么在奔赴五湖四海的补习班上,要么就是被家长摁在板凳上,旁边一堆作业,永远做不完!

如此高负荷学习还不够,最近还有传出,老师要求家长不光监督孩子写作业,还要批改作业,结果搞得孩子和家长都是苦不堪言,当然也闹了不少笑话。

某种程度来说,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在学习的道路就是一个“弱势群体”。12岁的恺哥,前些时微信发过来一张照片,整个人脸朝下趴在地板上,身子四周满是散落的书本、作业纸——


我吃惊:这是怎么了?恺哥妈妈笑了。

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扑街”!

看得出,恺哥对家庭作业这件事可谓又怕又恨。

怕的是,不完成作业,家长这关过不了,老师那边更是一道“坎”。

恨的是,这劳什子家庭作业,到底谁个害人精发明的?

找到了,就下面这货——

罗伯特·纳维利斯,意大利老师。

这货在1905年发明家庭作业,目的是为了惩罚学生,结果,好事不出庄,坏事传千里。

岂止是千里,家庭作业迅速在全球流传开来。

可苦了孩子们!


有人研究发现,不光是国内的学生和家长饱受家庭作业困扰,国外也是“属乌鸦的”。

做个好学生不容易。

有调查统计资料说,上海青少年每周写作业耗费约14小时;而俄罗斯、新加坡、芬兰……学生作业同样不轻松。

全球15岁学生,平均每周的作业大约需要花费5小时。

作业这件事,相信读过几天书的人,都曾经有过一段“惨痛的过去”。尽管好了疮疤没有忘记痛,我仍然不能否认,一定量的作业布置,有助于促进学业进步。

只是有个度,这点尤其不好把握。

孩子的学习,关键在引导,在培养兴趣。但这是理论,不少年轻父母实践起来,总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内心里更希望孩子能自我救赎,成绩逆袭。

8岁的皮皮想象力丰富,爱画画,而且他的画一般人看不懂——

皮皮的画作属于曲高和寡,不一定要每个人读懂,世间自古少知音。

皮皮是有知音的,他的一位女同学;不过,最近情况变得扑朔迷离起来,皮皮妈发现后,就借题发挥做了一次引导:

妈妈,你还记得上次那个说喜欢我的女孩子么?


🌞记得啊!她写字特别好!

我告诉你她为什么喜欢我!

🌞哦,为什么?

因为我经常画那些脑洞大开漫画,她很喜欢看!

🌞嗯,你的漫画我也觉得很有意思!

但是最近有点问题!

🌞呵,什么问题?

我最近没什么灵感,所以漫画画不出来了,然后她没有漫画看,就不怎么理我了!

🌞啊,那你怎么办?会不会很失落?

然后我觉得很无聊,就开始看笑猫日记了,我打算明天带一本去学校看!

🌞唉,也好,多看点书,你会从书里找到灵感的!

但愿吧……

已经一周的实践证明,皮皮同学每天放学回来主动完成作业,然后就是看书、画画——自觉学习的劲头十足。


孩子肯学习,愿表达,父母包括老师的正引导此时变得十分重要。

这里还有一个故事,也是前段时间在微信朋友圈传得比较火的——

这是一个小朋友做的看图写话题,满分20分,老师直接就给了他20分。图画中是一头猪,而小朋友展开他的想象力,写出了一段幽默有趣的话,估计老师也看笑了心情好才给了个满分吧。

再看这位小学生,大火的不是他的高分,也不是搞笑的一段话,而是他的请假条——

这孩子,作文居然采用文言文,而且还写出“诗格”,大概意思是天凉感冒了,所以请假。

老师不仅给出一个“批”字,还写出“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顺着幽默了一把。

贝格格的妈妈看后不禁感叹:现在的孩子们实在是太有才,比我们当年可是有料多了。

贝格格今年12岁,成绩也不错,如果引导的好,文字方面不会比上面这个孩子差;只不过最近贝格格悄悄看上了所谓的言情小说,于是格格妈

开始闹心了,背地里总是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会下降。

缺乏沟通交流,摸不透孩子的心思,由担心而发脾气,而指责,于是就有了普天之下类同:“别人家的小孩”说——


听你二姑说,小林又考了个年级第一。

你要是能进个前十,我就心满意足了!

不许看电视,快去做作业!

还玩游戏,是不是欠揍了?!

再花个把小时,作业做完了,允许你玩15分钟……


相信不少8090后都曾经遭受过“别人家的小孩”这个暴击。

作为上一辈父母的经典语录,“别人家的小孩”可以被评为十大“童年阴影”之一。

可是,如今的8090后也当上了爸妈,难不成还要“代有传承”地又搬出“别人家的小孩”?

0010后的孩子,可不是你8090后那个年代,压根就对你那些“优良传统”不买账,他们已经有着天马行空的思维,如果你一时难以理解,那就

先接着,慢慢消化吸收。

学会做个好父母,才能带出好孩子。

北京大学中文系2018年毕业典礼上,教师代表戴锦华教授深情地祝福毕业同学:“愿你们有承当,首先承当起自己,进而承当起时代和社会。

”“愿你们做个好人,利己亦利他,自我亦社会。”“愿你们快乐地生活,愿你们始终拥有真诚与坦荡……”

北大教授的这些话,对当下年轻一辈父母们应该有所启发——

既然你的孩子当不了“别人家的小孩”,那就反躬自省,当一回“别人家的父母”,让别人家的孩子羡慕去吧。


当你有了与“别人家的父母”的竞优意识,就更容易发现自家孩子的闪光点。

记得在一档青少年心理释放的节目中,一个女孩站在高台上对家长大喊:

“妈妈,孩子不只是别人家的好,自己的小孩也非常努力,为什么不看一下?”

作为8090后的父母,你看到这个喊话,内心是什么感受?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自然也有不同的性格、能力、兴趣爱好和成长节奏。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有些闪光早一些,有些闪光晚一些,其实这都没关系。

作为年轻一代的家长,你需要的是耐心引导,是发现美好。

当爸妈的,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时,先问问自己是不是“别人家的父母”。

当好“别人家的孩子”眼中好家长,才是王道啊!

劝告年轻的父母们,请尊重孩子的天性,别禁锢了孩子的想象空间。

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秉性,才能给你和你的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