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一早,央视二套第一时间,龙洋小姐姐“生活秀”播了个父母教孩子做作业的画面,看了让人忍不住爆笑——(见公众号《户外阅读》)
其实这个视频早就在微信朋友圈传开了,为什么央视还在这个时候拿出来说?
因为到任何时候,作为家长,或者对教育话题还关心一点点的人,看到这类视频都是会忍俊不禁,甚至大笑不止,可是笑过之后呢,是什么感觉?
我们习惯以为,教育这件事,最直接的责任方是老师对学生、家长对孩子,是自上而下、自长而幼的,很少有人反过来想一想:我们对学生、对孩子所提的那些事关品学兼优的要求,自己做到了几分?
诚然,现在的父母,面对孩子成堆的家庭作业,不敢跟老师抗争,却总喜欢拿孩子撒气:你瞧瞧隔壁老王家的小孩,多听话、多爱学习、成绩多好啊!
如果孩子也来这么一句:爸爸妈妈,你自己凡事听话、爱学习、成绩好吗?你总说“别人家的小孩”优秀,和“别人家的父母”比较一下,你觉得自己够优秀吗?
在对待孩子学习这个话题上,老师、家长都有无尽的委屈,细说起来就是一把辛酸泪,外加一连串叹息!
小孩子的负担真是越来越重,虽然国家限制学校给小学生布置太多的作业,也不允许补课,但补习班里从不缺少学生。
每逢双休日,是该休息的日子,可是不用问,孩子们要么在奔赴五湖四海的补习班上,要么就是被家长摁在板凳上,旁边一堆作业,永远做不完!
如此高负荷学习还不够,最近还有传出,老师要求家长不光监督孩子写作业,还要批改作业,结果搞得孩子和家长都是苦不堪言,当然也闹了不少笑话。
某种程度来说,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在学习的道路就是一个“弱势群体”。12岁的恺哥,前些时微信发过来一张照片,整个人脸朝下趴在地板上,身子四周满是散落的书本、作业纸——
我吃惊:这是怎么了?恺哥妈妈笑了。
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扑街”!
看得出,恺哥对家庭作业这件事可谓又怕又恨。
怕的是,不完成作业,家长这关过不了,老师那边更是一道“坎”。
恨的是,这劳什子家庭作业,到底谁个害人精发明的?
找到了,就下面这货——
罗伯特·纳维利斯,意大利老师。
这货在1905年发明家庭作业,目的是为了惩罚学生,结果,好事不出庄,坏事传千里。
岂止是千里,家庭作业迅速在全球流传开来。
可苦了孩子们!
有人研究发现,不光是国内的学生和家长饱受家庭作业困扰,国外也是“属乌鸦的”。
做个好学生不容易。
有调查统计资料说,上海青少年每周写作业耗费约14小时;而俄罗斯、新加坡、芬兰……学生作业同样不轻松。
全球15岁学生,平均每周的作业大约需要花费5小时。
作业这件事,相信读过几天书的人,都曾经有过一段“惨痛的过去”。尽管好了疮疤没有忘记痛,我仍然不能否认,一定量的作业布置,有助于促进学业进步。
只是有个度,这点尤其不好把握。
孩子的学习,关键在引导,在培养兴趣。但这是理论,不少年轻父母实践起来,总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内心里更希望孩子能自我救赎,成绩逆袭。
8岁的皮皮想象力丰富,爱画画,而且他的画一般人看不懂——
皮皮的画作属于曲高和寡,不一定要每个人读懂,世间自古少知音。
皮皮是有知音的,他的一位女同学;不过,最近情况变得扑朔迷离起来,皮皮妈发现后,就借题发挥做了一次引导:
妈妈,你还记得上次那个说喜欢我的女孩子么?
🌞记得啊!她写字特别好!
我告诉你她为什么喜欢我!
🌞哦,为什么?
因为我经常画那些脑洞大开漫画,她很喜欢看!
🌞嗯,你的漫画我也觉得很有意思!
但是最近有点问题!
🌞呵,什么问题?
我最近没什么灵感,所以漫画画不出来了,然后她没有漫画看,就不怎么理我了!
🌞啊,那你怎么办?会不会很失落?
然后我觉得很无聊,就开始看笑猫日记了,我打算明天带一本去学校看!
🌞唉,也好,多看点书,你会从书里找到灵感的!
但愿吧……
已经一周的实践证明,皮皮同学每天放学回来主动完成作业,然后就是看书、画画——自觉学习的劲头十足。
孩子肯学习,愿表达,父母包括老师的正引导此时变得十分重要。
这里还有一个故事,也是前段时间在微信朋友圈传得比较火的——
这是一个小朋友做的看图写话题,满分20分,老师直接就给了他20分。图画中是一头猪,而小朋友展开他的想象力,写出了一段幽默有趣的话,估计老师也看笑了心情好才给了个满分吧。
再看这位小学生,大火的不是他的高分,也不是搞笑的一段话,而是他的请假条——
这孩子,作文居然采用文言文,而且还写出“诗格”,大概意思是天凉感冒了,所以请假。
老师不仅给出一个“批”字,还写出“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顺着幽默了一把。
贝格格的妈妈看后不禁感叹:现在的孩子们实在是太有才,比我们当年可是有料多了。
贝格格今年12岁,成绩也不错,如果引导的好,文字方面不会比上面这个孩子差;只不过最近贝格格悄悄看上了所谓的言情小说,于是格格妈
开始闹心了,背地里总是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会下降。
缺乏沟通交流,摸不透孩子的心思,由担心而发脾气,而指责,于是就有了普天之下类同:“别人家的小孩”说——
听你二姑说,小林又考了个年级第一。
你要是能进个前十,我就心满意足了!
不许看电视,快去做作业!
还玩游戏,是不是欠揍了?!
再花个把小时,作业做完了,允许你玩15分钟……
相信不少8090后都曾经遭受过“别人家的小孩”这个暴击。
作为上一辈父母的经典语录,“别人家的小孩”可以被评为十大“童年阴影”之一。
可是,如今的8090后也当上了爸妈,难不成还要“代有传承”地又搬出“别人家的小孩”?
0010后的孩子,可不是你8090后那个年代,压根就对你那些“优良传统”不买账,他们已经有着天马行空的思维,如果你一时难以理解,那就
先接着,慢慢消化吸收。
学会做个好父母,才能带出好孩子。
北京大学中文系2018年毕业典礼上,教师代表戴锦华教授深情地祝福毕业同学:“愿你们有承当,首先承当起自己,进而承当起时代和社会。
”“愿你们做个好人,利己亦利他,自我亦社会。”“愿你们快乐地生活,愿你们始终拥有真诚与坦荡……”
北大教授的这些话,对当下年轻一辈父母们应该有所启发——
既然你的孩子当不了“别人家的小孩”,那就反躬自省,当一回“别人家的父母”,让别人家的孩子羡慕去吧。
当你有了与“别人家的父母”的竞优意识,就更容易发现自家孩子的闪光点。
记得在一档青少年心理释放的节目中,一个女孩站在高台上对家长大喊:
“妈妈,孩子不只是别人家的好,自己的小孩也非常努力,为什么不看一下?”
作为8090后的父母,你看到这个喊话,内心是什么感受?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自然也有不同的性格、能力、兴趣爱好和成长节奏。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有些闪光早一些,有些闪光晚一些,其实这都没关系。
作为年轻一代的家长,你需要的是耐心引导,是发现美好。
当爸妈的,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时,先问问自己是不是“别人家的父母”。
当好“别人家的孩子”眼中好家长,才是王道啊!
劝告年轻的父母们,请尊重孩子的天性,别禁锢了孩子的想象空间。
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秉性,才能给你和你的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