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处在依赖共生的关系中。比如将自己的生活价值和梦想投射在孩子的身上,对爱人百般迁就甚至百依百顺地付出,对朋友的事情无比操心,善于照顾他人,却忽略自己的需要。有时我们会听到人们说我为你而活或者你为我而生。你开心爸妈就开心,你不开心爸妈就不快乐。也时常听到有人说我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你,我之所以这么辛苦、这么累,都是为了你。我什么都没有,只有你了,你以后一定要孝顺,妈妈老了就靠你来养活了,等等。其实这里面都有“依赖共生”的影子。因为我把一切都给你了,你就要为我的快乐幸福负责,你就一定要听我的话。这些也很容易成为“依赖共生”者的潜台词。
也许在周围的人看来他们可能是更面面俱到的父母、是善意体贴的伴侣、富有爱心和乐于助人的朋友,但实际上这只会害人害己。依赖共生者往往扮演“牺牲者”的角色,牺牲自己的幸福去满足那个“需要他”的人,这样不单束缚了对方,也让自己无法得到真正的幸福。依赖共生通常会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我的就是你的,你是那个主体,我在为你而活;另外一种情况是我的就是你的,但我是那个主体,你要为我而活。
要避免这种依赖共生的现象,就需要为爱设立界限,让自己不但爱他人,更要爱自己。我们要知道,无论是面对我们的孩子,还是面对我们的父母或者我们的配偶,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和界限。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需要得到尊重和信任。
我们可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要允许他人有他人的生活方式。唯有给予彼此生活的空间,才会有健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