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ire短评】真实即硬核

前几天刚看完火线。

真实感,在这剧里,像一条不存在的领带,勒着我。

火线和其他美剧都很不一样,除了它配乐极少,台词真实粗暴,细节丰富这些特点之外,最令我头痛,但却最上瘾的,是它从不解释。

没有旁白,没有背景音乐,没有闪回。

只有随着时间不断前进的故事。


在最后一集中,编剧终于放下了他过于写实的手法,给了观众一个影视剧角度上的圆满结局。

在最后的三十分钟里,每走过一秒,都会加深一分我的怅然若失。

好像我并不是刷过了五季的剧,而是在巴尔的摩西区住过了五年。

通常在每一季的季末,导演都会用莫太奇的手法描绘主要人物的生活,最后一季也不例外。

但与其说是将剧情告一段落,结局实则为整篇故事画上一个轮回,令这五年的主角们淡出,并暗示了新的人物的接替。

这样的结局,无论如何,创造了良好的观感,有那么一刻钟,我放松了下来,意识到我看了的,确实是一部影视剧,而不是真实的生活。

但在余下的60多个钟头里,我感觉我活在巴尔的摩的街头中,活在捉襟见肘的警局里,活在一个被一种力量推动前进,但人人都觉得是自己做出的选择的机器里。

"We got our thing, but it's just part of the big thing."  -- Zenobia(S4E8)。


剧情结束了,但我抑制不住那一种,“这些人依然在世界的某处生活着” 的想法。

警局改革依然无望,继续数字游戏,

政客依靠数据和谎言上位,延续着前任的旧路,

学校为了数据而教书,无力育人,

街头的轮回也没有停下,好像年轻的黑人男性,是这个世界最源源不绝的资源。

而它好像又抛给你一些希望,

当你拉近观察个人的发展时,

好像生活并不一定会停滞不前或变得更糟。

本预想着十年后死在街头的Naymond,以非洲艾滋为题参加了辩论比赛,

无数次走向自我毁灭的Bubbles,也能洗心革面,被自己的妹妹接受,

但希望也止于此了。

五年断断续续的与毒贩的对抗后,这个重案组,抓住了很多头目,收缴了很多毒品,

但最后,也没有什么改变留下。


与体制抗衡,

好像在巨型轮机中点燃一根火柴。

可能会有一些缝隙被照亮,几片金属被温暖,

但在火柴耗尽之后,轮机从始至终也没有一刻被改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 凡布 今年我20岁。没有灿烂的恋爱,没有诗与远方。在我十六岁的时候,我曾想象我的十八岁。十八岁,一个极具代表...
    栗子_栗子阅读 1,311评论 14 12
  • 今天我的蚂蚁助理预测到我2018年的关键词是“温暖”。所以我投射我的家是温暖的,丈夫给我的爱给儿子的爱都是暖暖的,...
    冯梅fm阅读 153评论 0 1
  • 本来是计划今早在滨湖公园跑三公里步的,却跑了一公里路就下起了毛毛细雨,看着这毛毛细雨,心里想着前面不远处有一个亭子...
    子怿的幽默屉阅读 162评论 0 0
  • 春 娇艳 人...
    南若茼阅读 309评论 17 9
  • 今年26岁 男友无 存款无 目标无 我应该想想自己的人生了。。。
    九米颜色阅读 6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