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个小提问》

已经不记得自己多久没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了,感觉好像每个人眼中看到的你都不一样。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是如果从一开始窗户都没打开过,那么所谓别人眼中看到的“透明玻璃”是不是真正的心灵?透明玻璃会因为阳光的灿烂产生折射不是吗?所以别人通过眼睛看到的已经折射过的心灵是什么样子的难道不是从一开始就具有不确定性吗?那为什么你们要因为眼中的别人去不断进行所谓的“善意说教”?

常常听到身边的人说看不懂我,其实哪里是我难以被理解。而是从一开始你口中的我是什么样,我不管做什么在你们眼里看来都是依旧是从一开始你口中的样子。我为了不让更多的别人眼中口中样子不变,所以就一直紧闭“透明玻璃”,因为我怕玻璃一但被击碎,所带来的痛苦伤人伤己。所以我不敢轻易打开“玻璃窗户”,因为我更怕阳光灿烂所折射出来的后果无法控制。

但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我,正常情况下是有七情六欲的。我会因为敬爱的亲人,可爱的朋友,善良的同事等等,不由自主偷偷打开窗户一点点,看着你们把阳光洒脱的照耀进来的第一时间再紧闭“透明玻璃”,把所有的因为耀眼的阳光折射出来的后果慢慢体会。这样外面是安静的,里面也总会安静的,虽然那些波涛汹涌我自己也不知道要多久的时间会真正安静下来。可不是都说时间会让一切都过去的吗?

人生百味,酸甜苦辣咸,我不想都去体验,我也不羡慕别人真正体会到的甜究竟有多幸福快乐。我只是越来越不想去主动问:你今天真的快乐吗?

提问:大人心里的快乐和小孩口中的甜一样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如果夜已深,半梦半醒之间又突然彻底清醒,在深夜里,为往事恍然失神。是不是也曾试过熬夜到天明,一寸寸数着月光。...
    梧桐落雨时阅读 244评论 0 0
  • 《林徽因传》里,有一段话: 人的一生要经历太多的生离死别,那些突如其来的离别往往将人伤得措手不及。 人生何处不相逢...
    jasmineMolly阅读 11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