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王敏幹救助搁浅的儒艮。图源:海潮天下(Marine Biodiversity)
本文约4700字,阅读约8分钟
王敏幹(John MK Wong),男,海洋生物学家,1949年出生于中国香港,香港太平绅士。他曾于1968至1981年间在英国苏格兰和英格兰学习与生活,1981年回港发展,2019年移居卡塔尔。在职业上,他是一位资深海洋生物学家。现任卡塔尔海湾地区鲸鲨保护中心执行主任,并兼任卡塔尔环境与气候变化部副秘书长助理海洋环境顾问,代表卡塔尔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UNESCO‑IOC)的事务。
此外,他创立并曾任香港海洋环境保护协会主席,曾担任香港中华商会会董,是一名兼备对香港社会,商业、科研、教育与公益社会贡献的海洋保护先锋倡导者。
长期以来,王敏幹不断拓展推广海洋保护的科学与实践边界。从中国香港本地海域到南极极地潜水、北极科考,从推动保护区设立到公众教育,从污染治理到国际合作,他以身作则,尝试将科学、政策和社会动员结合,成为海洋生态保护的一个桥梁,致力于连接本地与全球,过去与未来。
▲1998年,王敏幹与白鱀豚淇淇 | 海潮天下(Marine Biodiversity)
▲王敏幹领导的卡塔尔海湾地区鲸鲨保护中心(RWSCC)团队空中拍摄的母子儒艮珍贵影像。摄影:Azzam Al Mannai
教育经历
王敏幹的教育背景广博多元。他于1970年取得剑桥大学古典中国文学文凭。1974年,他在苏格兰的罗伯特·戈登大学(Robert Gordon University)获得药学化学学士学位(Bachelor of Science in Pharmaceutical Chemistry),并兼修海洋学(Oceanography)与海洋有毒生物药理学领域(Marine Biotoxicology)。1996年获清华大学中国国情研修证书。2001年,罗伯特·戈登大学授予他海洋环境科学荣誉博士学位(D.Sc. Hon)。2005年取得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政治经济研修班结业证书。
2001年,获罗伯特·戈登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供图:王敏幹(John MK Wong)| 海潮天下(Marine Biodiversity)
▲上图:2000年9月,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授予王敏幹客座教授。供图:王敏幹| 海潮天下(Marine Biodiversity)
抱着学以致用、终身学习和服务精神,长期实践与研究积累知识,让他对海洋保护区规划与管理有了独到的理解,并因此被香港政府委任为渔农自然护理署(AFCD)下属的郊野公园及海岸公园委员会主席。
香港海龙潜水会的1966年的一期特刊。供图:王敏幹
此外,他自1966年起取得香港海龙潜水会(SEA DRAGON SKINDIVING CLUB)证书,后续又在1972年获苏格兰潜水资格,1992年取得美国NAUI证书,1998年获PADI潜水资格,并于2025年初考取高氧空气潜水员(Enriched Air Nitrox Diver)证书。他通过潜水采集一手海洋生物多样性资料,亲身经历涵盖全球各大海洋,包括南极、北极、地中海、红海、波斯湾和墨西哥湾等水域,为其科研和教育积累了一手资料和经验。
▲上图:北极之旅。供图:王敏幹 (拓展阅读:王敏幹:北极之旅)| 海潮天下(Marine Biodiversity)
1993年,南极潜水,出水之后。拓展阅读:《第一位在南极潜水中国香港科学家:王敏幹谈1993年南极之旅》| 海潮天下(Marine Biodiversity)
职业与学术经历
刚开始的职业路径,并不是海洋方面。在大学毕业后,王敏幹曾任职英国医院任职至高级药济师,从事药物管理及研究生产工作,期间曾主管静脉贯输液体生产部门,协同医生和药厂制定新营养静脉针药,专门挽救不能用口和胃吸入营养的病人,如因脑癌病接受辐射性药物治疗长期不能进食的病人,及挽救多个不足月体重650~2000 克食道不健全仍不能吸食物的早产婴儿。临离职时儿科主疹医生和其中一位被救先儿童特意向王药师致敬和感谢。
在1981年,王敏幹返港后协助家族企业,同时开始投身香港海洋生物与环境研究及保护。
1989年,他与海洋学者合作发起成立香港海洋环境保护协会,后任协会主席,倡议、积极推动及协助香港政府设立海岸保护区, 受委任香港郊野及海岸公园管理局主席、科学审核委员会和渔农业咨询委会成员。
↓海潮天下·往期相关报道:
王敏幹致辞2023年鲸鲨保护论坛:为海洋生物开辟新家园
海洋守护者王敏幹:从海马到中华白海豚,呼吁关注香港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1990s)
王敏幹:广西合浦儒艮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建议书(1998)
▲上图:近日,王敏幹教授及其团队创作的关于卡塔尔鲸鲨的首部书籍发布,书中记录了约300只鲸鲨个体。这部作品是团队深入研究与长期观察的结晶,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详细展现了鲸鲨的独特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它不仅为海洋生物爱好者提供了全面了解鲸鲨的窗口,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极具价值的一手参考资料,有望推动鲸鲨保护及海洋生态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海潮天下(Marine Biodiversity)
作为一名学术传播者,他曾应邀在中国、欧美、东南亚与中东多所大学讲学,并获得英国罗伯特·戈登大学荣誉教授、中国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教授、及中国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海洋珍稀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等任命。他已发表很多学术论文、科普文书、环境保护管理报告,在联合国和多国大学演讲的讲议。在中国极地科研站南极长城站和北极黄河站,雪龙二号,加拿大北极小镇Resolute ,多间大学及海洋研究所都有收藏他的著作。
他还参与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教育学院,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WWF-HK), 广西海洋研究所、南海水产、厦门大学、武汉水生所、大连水产研究所与山东大学,以及马来西亚沙巴洲政府等机构和部门的野外海洋生态及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
▲上图:2024年9月,王敏幹教授在国际海岸研讨会上的一场学术报告。
目前,他在卡塔尔继续其海洋生态保护研究,并为卡塔尔国家海洋资源保护与管理行动提供政策咨询,领导鲸鲨与儒艮保护项目。
深受父亲的影响
关于为什么选择海洋保护作为自己的人生方向,这里有父亲的深远影响。
王敏幹的父亲王华生先生(Wong Wah Sang,1923年-2018年7月22日),是著名海洋爱好者与体育事业推动者,曾担任观塘体育促进会创会会长。1947年他和一班爱好运动朋友成立了“海天游泳会”,鼓励青少年强身健体、自强不息。作为香港游泳运动的奠基人之一,他于1950年参与创立香港业余游泳总会(现中国香港游泳总会),并担任首届副主席(1950-1962),主导制定了香港早期游泳赛事标准。1960年代,他积极向政府建言,促成维多利亚公园标准比赛泳池的兴建,填补了香港专业游泳设施的空白。此外,他还在1956年资助成立香港拯溺总会,率先引入国际救生技术标准,被誉为香港拯溺运动的先驱。
深受父亲影响,王敏幹自幼便展现出对海洋的深厚热爱,少年时期即接受系统化的游泳与潜水训练。他继承了父亲仁爱为怀、勤学不辍的精神,始终践“学以致用、守护苍生”的家训,将海洋保护与公益事业作为毕生追求。
▲上图:纪念父亲王华生。供图:王敏幹
海洋多样性保护中的贡献
王敏幹长期致力于鲸鲨、儒艮、中华白海豚、江豚、鲸豚类、 鲨鱼及鳐鱼等软骨鱼类、珊瑚鱼、海龟等物种保护及海岸生物多样性研究。他的足迹遍及南极、北极、阿拉伯湾、红海、中国沿海及离岸,通过潜水观察,水底摄影、生态监测与科学纪录,为物种保护贡献采集了大量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极地突破与潜水研究:1993年,他成为首位在南极海底潜水并拍摄影像的香港科学家。他在1993年的南极科考中,负责测试了水下设备在极低温度下的表现,还采集了水下标本和记录了独特的水下影像。这些数据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南极生态系统第一手的数据,对于研究南极生态变化、气候变暖的影响以及南极生物如何应对环境变化提供了关键的线索。
1998年他参与了北极海洋生物考察活动,作为中国香港第一支北极海洋生物考察团的一员,深入探访了北极独特的生态系统和海洋生物。在这次科考中,他采集了不少的海洋生物样本,并详细观察了如独角鲸、白鲸等北极特有生物的生存状况,也见证了北极生态的重要性和脆弱性。
在多次极地科考中,王敏幹尤其关注气候变化对极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他亲眼目睹了北极海冰的快速融化,并意识到气候变化对极地研究和未来的科学探索带来的潜在影响。他的研究和观察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海岸保护区倡议:自1989年起,多次向港督及政府建议及后协助设立海岸保护区,促成1996年香港首批海岸保护区落成。此举奠定了本地海岸生态保护的制度基础。
公众教育与科普推广:1995年至2002 年,他与潜水家们、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举办每年一度的“孩子与海洋”大型科普展览及讲座给小学生和他们的家庭,历年印刷及发放教育小册子,传播海洋知识给共23万个家庭,提升公众海洋生态意识。并推动政府举办海岸公园与海洋保护区主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为公众授课。
▲上图:2003年的一场“海岸公园及海洋生态讲座”的海报,主题是海洋生物及护理策略。供图:王敏幹 | 海潮天下(Marine Biodiversity)
环境治理推动:1989年,他与多个不同行业专业人士,志愿团体,及学者呼吁政府处理维多利亚港生活污水问题,经过多年努力促成2001年青衣岛污水处理厂投用,恢复维港清洁水质,并使夸越香港岛与九龙半岛之间的公众渡海泳在中断30多年后得以重启。
珊瑚与海豚保护:1997年,他与科技大学教授两人、WWF联合发起了“珊瑚普查计划”,招募并培训潜水员志愿者,进行珊瑚与鱼类健康监测,此举通过科学方法监测珊瑚健康并扩展至国际范畴,后来演变为全球多个国家每年珊瑚礁普查机制。
在中华白海豚方面,1992年,他和两位海洋环保会理事发起中华白海豚保护倡议,持续举办相关研究与宣传活动。1997年出版专著《中華白海豚、江豚及長江白鱀豚》。2001年他在广西三娘湾和在2006年厦门研讨会上发表白海豚保护主旨演讲。
资料图。供图:王敏幹
▲上图:香港珊瑚礁普查。供图:王敏幹
Reef Check证书。供图:王敏幹
推动海洋保护宏观战略:2006年首次呼吁建议将大青针划定为保护区,2024年再度提出该倡议。他指出,该地区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是鱼类洄游的重要通道和多种热带、亚热带物种的繁殖和觅食场所。他强调,设立保护区可以有效防止非法捕捞和过度开发,恢复生态平衡,并为观鲸、生态旅游等可持续发展活动创造机会。2019年,他为香港大屿山以南渔业及江豚保护区进行规划建议,助力香港达到联合国“海洋十年计划”中在2030年达到至少30%海域设立保护区的目标,此规划仍在持续推进。此外,他还建议中国建立全国性的搁浅鲸鱼救援网络,以提高对鲸类等海洋生物的保护能力。
卡塔尔项目引领区域协作:在卡塔尔,他推动建立波斯湾区域鲸鲨保护中心及海龟保护网络,编制鲸鲨图谱并开展种群监测。他主持建立“海湾区域鲸鲨保护网络”,联结GCC国家及邻国协同行动,倡议将卡塔尔30%海域设为海洋保护区,并推动海龟、儒艮成对双生记录,对海龟孵化区与高风险海域进行监测工作,强化保护措施、法制与公众意识。
▲王敏幹在水下用激光测鲸鲨。图源:海潮天下(Marine Biodiversity)
▲上图:王敏幹手持一台水下遥控潜水器(UW ROV),准备在儒艮栖息的水域拍摄水下生物。这台设备能够深入水下环境,在不干扰儒艮等海洋生物自然活动的前提下,捕捉它们的生活状态、行为模式以及周边生态环境的画面。
参与国际报告撰写
王教授是国环境署《儒艮现状与保护需求全球评估》(2002、2024)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鲨鱼、魟鱼与银鲛现状》2025报告的共同作者之一。
▲上图:王敏幹(John MK Wong)与其子王浩宇在北冰洋潜水中。供图:王敏幹 | 海潮天下(Marine Biodiversity)
注:本文基于王敏幹先生提供的资料整理。文字仅供参考,未经教授本人核实。
整理 | 海潮天下小编
Amphitrite
【部分参考资料】
Regional Whale Shark Conservation Centre 2023 Annual Report
https://www.academia.edu/114895048/Regional_Whale_Shark_Conservation_Centre_2023_Annual_Report
CGTN: Marine biologist highlights China's marine conservation efforts
https://news.cgtn.com/news/2025-06-09/Marine-biologist-highlights-China-s-marine-conservation-efforts-1E3D8AuehiM/p.html
Sea Turtles of Qatar - Conservation Status Update
https://www.cms.int/iosea-turtles/en/news/sea-turtles-qatar-conservation-status-update
Middle East’s first International Coastal Symposium kicks off in Doha
https://thepeninsulaqatar.com/article/25/09/2024/middle-easts-first-international-coastal-symposium-kicks-off-in-doha
Qatar to set up regional whale shark research, training centre
https://www.gulf-times.com/article/653257/qatar/qatar-to-set-up-regional-whale-shark-research-training-centre
Prof. John Man Kon WONG
https://oceanexpert.org/expert/57970
Middle East’s first International Coastal Symposium kicks off in Doha
https://thepeninsulaqatar.com/article/25/09/2024/middle-easts-first-international-coastal-symposium-kicks-off-in-doha
Press Releases: Members appointed for Advisory Committee on Agriculture and Fisheries (Friday, June 17, 2005)
https://www.afcd.gov.hk/english/publications/publications_press/pr515.html
Press Releases: Advisory Committee on Agriculture and Fisheries appointed (Friday, May 30, 2003)
https://www.afcd.gov.hk/english/publications/publications_press/pr364.html
Press Releases:Impressive images of marine parks (Thursday, June 22, 2000)
https://www.afcd.gov.hk/english/publications/publications_press/pr120.html
Press Releases:Public urged to plant trees in country parks (Saturday, March 13, 1999)
https://www.afcd.gov.hk/english/publications/publications_press/pr49.html
海潮天下
MarineBiodiversity
「海潮天下」(Marine Biodiversity)聚焦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以科学视角解读海洋生态奥秘,记录前沿研究与保护实践。从神秘的深海生物到脆弱的珊瑚礁系统,从极地生态到可持续渔业,我们致力于呈现海洋的壮丽与危机,推动公众认知与科学保护。欢迎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