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乔诺/著 弗瑞德里克•拜克/绘
今天是植树节,我们一起了解这本《植树的男人》。
我国的植树节为每年3月12日,是由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在1979年2月23日举行的第六次会议上,根据国务院提议,为动员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而确定的,即每年3月12日为全国的植树节。
作者弗瑞德里克.拜克同名动画-片获得:第六十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篇奖; 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 ;广岛国际动画节大奖 ; 渥太华国际动画节大奖 ; 1987年安纳西国际动画-大奖 ; 世界动画-大典大奖。
《植树的男人》是他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 “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编辑收到这部让人震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布菲的人,稿子就被退了回来。第二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为世界各地的森林再生作出了贡献。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科书上曾收录《植树的男人》。
故事讲述了在阿尔卑斯山下,普罗旺斯高原上,曾经是一片干旱的黄土地,没有树木,没有河水,村民都离开了!有一个名叫布非耶的牧羊人,他的家人都过世了,五十五岁的他,从平地搬到这里,一边牧羊,一边播种。
他花了三年的时间,埋下十万颗橡树的种子,虽然只有两万颗发芽,最后只存活了一万棵橡树,只有十分之一的机率,如果是一般人,早就放弃了!但是,他仍然辛辛苦苦的种树,因为他觉得自己可以担负拯救大地的任务。
布非耶放羊吃草的时候,他就爬上山坡,用一根一公尺长,拇指粗的铁棒,向下挖一个洞,把精心挑选的种子放进去,再盖上泥土。山坡不是他的,土地不是他的,他不管这些,只管种树,在这片高原上种下橡树、桦树和山毛榉的种子,他努力的让光秃秃的高地,长满了树木。布非耶就这么一直种下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在种树;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他还是在种树,战争对他一点影响都没有。
他也不再放羊了,因为羊群会啃掉他种的树苗。于是,他改养蜜蜂,因为蜜蜂能传播花粉,传播生命!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变化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终于,高地焕然一新了,散发着健康丰腴的光芒。这些,都是布非耶的杰作。很简单的行为,很普通的道理,很多人都明白,很多人都做不到。但是布非耶做到了!布非耶持续种树三十四年,直到八十九岁死去。
三十年后,荒地变成了人间天堂,有泉水,有溪流,人们又回到了曾经遗弃的房舍。几十年的辛苦,几十年的坚持,几十年的爱心,几十年的付出,布非耶栽植出了一片诗意的高原。他用自己的行为告诉我们,只要身体力行和持之以恒,就能将荒地变成沃土。
这本书告诉我们三个故事
一个关于信念的故事,一个关于执着的故事,一个关于创造的故事。植树人在恶劣艰难的条件下,怀揣最美的愿望,毫无动摇地坚持种树,结果创造了一种连锁反应。
阅读如植树,需要植树人那份坚持,亲子阅读就是为孩子播撒幸福的种子,总有一天会蔚然成林。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三个启示
第一,坚守信念,无限相信阅读的力量。如今面对应试教育,我们不能只为了考试而看书,反而更要广泛地阅读,让考试迎刃而解。工作再繁忙也要抽时间陪孩子阅读,远离电视与网络,家长要少让孩子看电视或是玩电脑游戏。要始终相信阅读的力量是无穷的!
第二,坚持不懈,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如今很多家长都比较重视孩子的阅读,经常给孩子买书或是去图书馆借书,这里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书,同时要非功利主义非应试的阅读,为自己和孩子制定一个读书目标,贵在坚持,久而久之,阅读就会跟吃饭、睡觉这些很平常的事情一样。
第三,阅读如种树将产生一系列的连锁效应。孩子的品格养成也不是家长的批评打骂出来的,从书中就自然而然地可以学到那些优秀品质。比如看过《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这些书的孩子长大了一定会知道感恩和爱。再次阅读多了,写作能力也可以不用靠上培训班才可以提高,甚至数学,美术,音乐,想象创造力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这些都是阅读带来的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