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方言,散咵

方言,是根,是一个地方的母语,在城市化的当下,能区分你与别人的一个标志便是一口地道的方言。所谓老乡,亲就亲在方言里。在异地相遇,乡音加上方言,就会让人感动。随州有句土话“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随州地处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之间,正处在我国南北交界线上。由此,随州方言也就处在我国南北语言的交汇处,它既具有北方语言的粗旷,又具有南方语言的细腻,不南不北,別具一格。

随州老乡在异地相遇,用地道的方言亲热地散咵,外地人根本就是一头雾水。什么是“散咵”?这也是一句随州方言,它可以指漫无边际地拉家常唠嗑,也可以指一个人、两个人、或多人的脱口秀、吹牛侃大山。

随州网旗下有个客户端软件,叫《散咵随州》,它是随州人的网上家园,它集成了随州网突出的新闻优势,已成为随州人的新闻超市,是随州地区新闻报道最及时、随州资讯最丰富、网上信息最权威、覆盖范围最广泛的网络媒体。有时候播方言节目,地道的随州人讲随州土话,不加字幕外地人还真听不懂。

刷手机刷到“散咵”,有时就会跳出来邬波和阿光的散咵节目,引人发笑。总觉得,随州人就是用“随普”散咵,浓浓的随州尾音,也叫人忍俊不禁。

随州人还把“散咵”叫“日白”,称“表现”为“装样”,称“吓人”为“黑死人”,称“堕落青年”为“拐娃子”,称“小三”为“情况”,称“短裤”为“裤岔子”,称“袜子”为“水袜”,称“老太婆”为“老马马”,称“不讲理”为“二球“,称“犟”为“夹生”,称“质量差”为“倒货”,称“骗子"为“白茬子”,称“自以为是”为“能豆”,称“耍赖”为“斗痞子”,称“困苦”为“造孽八撒”,称“开始"为“嘎作”,称“倒霉“为“背时”,称“勺子”为“调杆“,称“毛巾”为“服子”,称“能耐”为“有板眼”,称“身材好”为“条子直”,称“厕所”为“茅斯”,称“体面”为“排场”,称“裸体”为“打条胯”。

在随州,有一种“表现”叫“装逼”,有一种“挑衅”叫“骚沃遭”,有一种“离开”叫“跟我滚七走”,有一种“不相信”叫“日大侠”,有一种“约定”叫“你跟老子等到”,有一种“难受”叫“心里不得过”,有一种“理想”叫“我看你还想上天哦”,有一种“打”叫“老子铲你”,有种“疑问”叫“你在日白吧”,有一种“胡说”叫“乱嚼”,有一种“询问”叫“你在搞么家伙啊”......

随州的方言说不完道不尽。很多的时候,它就是一种情感上的寄寓表达,亲切的方言,瞬间,就拉近了人与人感情上的距离。

社会在飞速发展,世界变小了,许多许多的随州人已经移民到了外地甚至外国,时光也改变了很多人很多事,但也有一生改变不了的东西,就像一道怎么也改变不了的深深印记,那就是乡音,那就是方言。

唐朝诗人贺知章有句著名的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当你老了,叶落归根,回到家乡,听到熟悉的乡音,就会无比亲切。

乡音是乡愁,方言是根,人会渐行渐远,乡愁不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物道君语:7月25日是粤语节,那些对故土方言忠贞的人们,曾在这一天捍卫他们的信仰,但任何地方的方言都在式微,这镌刻...
    物道阅读 1,489评论 4 57
  • 越长大,越能理解小时候学习的东西。 小学,学习了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
    赵客缦胡缨v吴钩霜雪明阅读 578评论 1 4
  • 作为老师,上课用普通话讲解,出外用普通话交流,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之事,但回至家中,和亲人邻居谈话,恐怕还是家乡话...
    海风轻吹阅读 750评论 0 14
  • 湖北随州地处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之间,境内的桐柏山为我国南北分界线秦岭的余脉,故随州正处在我国南北交界线上。由此,随...
    付强_阅读 1,213评论 2 13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唐代诗人...
    张圆词阅读 998评论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