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为什么要主动出击,我们得先来说说,为什么自己迟迟没有行动?
阻碍行动的原因
- 1 我还没有准备好,我的基础还没有打好;
- 2 想要一次性做出完美的作品;(写论文,想要一次就写的惊天地泣鬼神,导致自己总是半途而非,或者在头脑里想一想就放弃了)
- 3 一点弯路也不想走;(想把每一步都走的无比正确,最终没有迈出半步)
- 4 等机会来了,我再去准备;(现在还没有展示的机会,等机会来了我一定好好准备)
- 5 怕麻烦;(比如论文这一项,它太费脑、太复杂,同时又缺乏做的动力,因此迟迟下不去手)
——出自《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怎么样,有没有中招呢?** 也许你会觉得,我还可以吧,没怎么拖延。有没有想过你可能会做的更好呢?**
未行动前的心态
我的工作是一名小学教师。除了正常的上课、批改作业之外,也要讲公开课,做微课,写论文以获得职称(抛开职称不说,至少这种活动也为个人能力的提升以及自我定位提供一个好的平台,客观的评价)。
在我刚刚参加工作时(那已经是四年前的事情了),这些事都觉得与我无关,因为还没有经验。然而四年过去了,这种与我无关的思想依然深深植根于我的大脑深处,导致自己在这四年内竟没有任何可以拿得出手的作品。
又由于四年没有作品,没有成果,没有记录,所以在自己的认知体系里,我依然是一名“新”教师。那些应该去做的事情依然与我无关,我的能力还没有达到呢,我的课讲的太烂了,我还没有积累可以用来写论文的素材呢……
与我无关心态让自己安逸的活了四年。
被迫行动的结果
1、 今年四月份。一位好友给我发来一个链接,是招募乡村教师志愿者的,还会对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那时我只是顺手点开链接,提交自己的信息,并未想过自己会入选。
四月中旬的时候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对方告诉我我被选上乡村教师志愿者了,并问我是否有时间在社区里做一个关于学校方面分享。我本能就答应了。可接下来发现,分享至少要半个小时,那意味着我需要准备大约五千字左右的稿子,天哪,我去哪里找五千字?
既然答应了别人,无论如何也要做下来。于是为了这场分享,在那一小段准备时间里,我越来越关注学校的动态,学生的现状。而这些素材也随着键盘进入我的word文档里。经过一个星期的准备时间,我竟然写出了5000字的分享稿!
这五千字成为我工作以来最大的一个作品,虽然质量不怎么样,数量上我竟然做到了,专业论文3000字就差不多了,虽然两者难度不相差较大,难道四年我真的就写不出来吗?
2、 这一学期或许是自己真的意识到了成长的重要性,有时遇到一些活动也会主动去参加。
每年暑假老师都要参加网络研修国培,这个培训分两项线上与线下。线下活动有一个录制微课环节,今年学区主任公布我们学区有两个参赛名额,于是我积极主动的报名参加。其实我原本想的是可能轮不到我,因为主任说她要从报名的人员里选两个优秀的,结果主动报名的只有我一个人。
竞争的道路可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激烈。
于是在工作之外的时间里,准备这节微课。
3、 微课活动刚刚过去,学区教研还有一个最终的汇报课,作为三年级数学教研组内年龄、教龄最小的一位老师,这个“烫手的山芋”落到我头上。
汇报课要在学区所有数学老师眼皮底下讲,我自然要更加倍的去准备,以免丢了自己的脸面(有时表现型选手也挺好的)。
这个学期就这样又多了一个作品,汇报课课堂实录。这节课也成为这学期收到反馈最好的作品。
行动后的反思
1 不逼自己一把,也许你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做出来什么。这学期紧张的步调让我开始反思之前的三年多我是怎样荒废过来的?同时如果不是参加了007活动,我会有这篇文章吗?(惊起一身冷汗,我到底错过了多少成长?!)
2 对经验的迷信。通过参加比赛(微课塞课),我对自己的定位有更清醒的认识。新XX(职业)或许是个伪概念,如果一直不行动就只能永远当新XX。这次赛课就有一位新上岗的年轻老师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适当的比较可以让你知道自己到底差在哪里。
3 经验不等于教龄。有的人教龄四年或许经验依然为零,因为不思考,不改进,不行动。有的人教龄为一,就可能拥有丰富的经验,因为她一直在行动中检验自己。
醒悟
在没有做这个类似学期总结东西时,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不怕麻烦,敢于接受不完美,善于行动的人。现在看来,没发现自己的拖延是因为对行动的认识不够深刻。
1、我还没有准备好→不敢参加、没勇气参加→遇到机会没有抓住→永远无法准备好。这就是一个死循环,打破循环的方法就是直接做起来。我想这是不是自己心智开启的一个阶段呢?
2、主动出击,为自己争取有截止日期的活动。除了单位安排的,也可以参加网络上相关的活动,逼自己产生作品。而不是以等为借口拖延。(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加入007真的很值得!)
总结
在未行动时,你会觉得自己没有底气,自己没有作品,自己能力还没有发到…但怎样才算是准备好呢?
而同时,你不断的觉得自己没准备好,自己能力没有达到,结果是自己只能一直安逸的待在那个没有准备好的圈子里。只有行动了,你才知道自己究竟走到了哪里。
等待只会是让自己越来越安逸最合理的借口。
作品产生的最佳方式是行动,而非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