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诗到现代诗之自由谈
■山田耕夫
近来一段时间,就唐诗宋词及现代诗等方面,写过系列的闲谈,这些东西看来是闲谈系列,而不那么系统,有时候也不那么寓意深远或不那么深刻,纯属自由谈。而这些大都从创作这一视角去谈了我的看法,如今我想从诗的历史角度去谈一谈我的一些散乱的想法,为那些诗歌研究们参考参考。
想到这里,面对如今迈进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有人说这新时代是信息时代。这样的时代,什么东西都开始变得十分便利,就连人心也变得浮躁不安,不多见的老学研也开始看轻自己的学术研究啦,当然也没有多少人再静下心来做做学问之类的研究。更莫说什么诗词歌赋什么的研究啦。我在这里,又弄来一个古诗到现代诗来自由谈一下,是不是很搞笑呢?当然有人觉得搞笑,那就让他们笑去好了,我还是谈我自己的喜欢谈的事吧!
从古诗到现代诗,这一路走来还差什么呢?这方净土,就差一种诗歌守望精神,以及一种诗歌价值观念。这种诗歌价值观的实质是什么呢?我看就是为中国一方诗词净土之传统文化,是甘心情愿地守望什么,守住什么,或者是以此为契机想去拓展什么。如此等等,成了我这次想要谈的主要话题。
我总是想到中国古代诗歌那些话题,它们总有一股仙风道骨的味道在那里面。除了《诗三百》外,其余的诗词歌赋的历史之风风雨雨都有中国古时候的儒释道之风雅。也有人从这个角度去审视过其中的美学价值。是的,那里有一道走不完的三维空间,如一道没有尽头的长廊,一道消散着墨迹味的长廊,极目望去,给你的感觉太没有尽头了。大概如此吧!
中国文化是以什么载体开始的,我也说不清道不明的,煮酒论英雄的那年头,有人不仅仅想到了诗歌,而且还有请诗入座的可是大有人在,传说诗酒不分家,又是什么来由呢?更让我费解多时,酒后出狂言,我见过,酒杯出诗歌,我也听说过。唐代的酒仙与诗仙同是一个人,我读到过。如此种种,从酒文化守望诗歌文化,引发开去的审美价值在于豪放中尽显祖国的山河美。
“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我觉得月光也美了,有着诗的雅趣和酒的幽香,与其间的温文尔雅,只有那古诗词知道。似若与月光下的低语中,或光影之间,觥筹交错,那酣畅的淋漓,有的是随诗寄远的博大胸怀,此与传统文化中的厚德载物是分不开的。此正好与那愁心那惆怅等等什么的,与思乡之心结连成一座上下五千年文化的历史丰碑,也可说成是中华民族精神之脊梁。
传统文化不仅仅只是轻歌漫舞,如诗如画的描述里,有过诗画联姻的辉煌时代,历史上的画家又是诗人又是书法家,这就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多面特征。如此看来,中国美学更不是单一从属哪一个领域的,如同枝叶在风中轻盈盈起舞、交错、相融。你说,它属于哪门哪类?如同舞末的花,轻轻落溪水上,总是惹人觉察到与这一风景的宁静又不完全应和一样。有时候的几分似曾相识的感觉,又会让你见扁舟上的散发人举杯消愁的古诗的影子,恍若听到了无奈的诗歌惆怅。
中国古代诗歌,有一种道家风骨,都是渊缘于儒释道的中国本土之宗教文化。有人意识到古诗是一道愽大精深的文化现象,那是不足奇怪的。有如一树惹人眼耳的碧垂万条丝绦的绿柳,也在情与理之中的。古诗的美与绘画的美是相通的,古诗中见到的那些几段残枝败叶,或是一簇折叶花月,如此等等,都会让人通想到绘画那边去了,题一首完整的古诗,其寓意就明显地互通了。若是再来有人倚树挽友的话,那便是诗画互为续写了。这就是中国诗书画可以实为一体的主要原由吧!
所以说研究中国古诗不谈书画,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守望古诗的价值不仅仅停留于古诗表面上,往往还需拓展到古代书画之领域,从这种三维空间方向上的探研,才能完整显露出古诗的全部内容来,弄清楚古代的画卷,都是来自于中国古诗世界,所以说顺着古诗去悟道古画,都是互通的。若你抚着微凉的画框,总会感悟到浓浓的古诗风情在其中。其实古诗的意境也有儒释道之安祥与宁静之美的,往往在水墨丹青中,映透着古诗的万千沉韵。有人说墨客诗家有画家轻轻挥袖之态,微微仰首之举,在他们沾几滴墨,也可以寥寥勾画出胸中诗意,作意几行题诗,那更是句句浓情与画意的互补而完美。
其实,中国的现代诗,你同样会发现那些七颠八倒的诗句,也有如画笔触到的中国山水之美,这与古代那些传统文化保持着浓厚中国情味道。现代诗在现代画里也会有互通的清晰的轮廓在其中。虽有几多朦胧之感,而其更有远山远水之奇而美也。这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的各大诗歌流派那里,得到过更充分更完整的体现。如徐志摩笔下的几许“绿油油的一抹交融在漪涟中,映出几许水藻的招摇的影子”,不是将康桥以画家的笔调呈现于现代诗吗?那柔波,那撑篙,那放唱更是画家在那里白描启蒙。而那笙箫与夏虫交响也通神着中国音乐之神韵。悄悄间给我们一幅美丽的《暮归彩云图》。
现代诗是甜美的也是声色并茂的。有人说,现代诗白如话,这只是说对了其中一部分,另一部分就是它摆脱了唐诗宋词那严格音律的皮囊 ,不再局限与严格的平仄格律与章法。一首诗的容量也跳出了唐诗宋词的严格局限。可以说一首现代诗其内容不再单一,这也算是了不起的“中国诗界的大革命”。形式上采用中国白话文体,这些现代诗歌语言艺术在现代文人的笔下更是独领风韵。这些在他们的现代诗里,给我们带来无限新诗之新美。如徐志摩笔下的《再别康桥》之中的宁静气息之美,戴望舒笔下的《雨巷》里惆怅而凄寂之美,闻一多笔下的《死水》中优美意境与深深伤感的交叠之美……,等等这些审美观,在继承中国古朴典雅的古代诗书画美学思想的同时,也大胆地吸收了西方象征主义诗画的白描手法,因势利导地引向中国现代诗的辉煌时代。
不得不承认,中国现代诗在语言艺术方面,既有突破传统又继承了传统。这方面,现代诗出现了两种诗体,一是押韵的现代诗,这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新诗中出现的新诗格律,仅仅没有存在多长时间,然而对中国现代诗产生过深远的历史影响,其中的押韵手法依然保持至今。而且如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诗还保持着现代诗特有的古香古色的古诗音韵之美;一是无韵现代诗,只是凸现诗情与诗味为主要特征。这些现代诗的事实,不能不说是中国诗歌在当代的合理发展。
从中国传统文化来看,那不能不说是一幅描绘诗歌世界的画卷,以及那文化长河中的不一般的中国诗歌艺术之浪花。那古诗与新诗交叠的当今中国,那依旧的安和,那依旧美丽的神韵,等等诗歌之现实,无不让我们在感悟内里生出一阵涤荡不息的涟漪在其间。
或许,正是这些东西的存在,成了我们中国人守望中国诗歌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理由,也成了我们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应该守住中国诗歌的历史必然,并以此拓展到现代诗的时代发展之契机!
兹谈于此,呈望各路行家批评为盼!以之深发开去之远哉!如何?
2018.4.30.于浙江温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