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见真章》牛文文: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家

3月16日,商业访谈节目《跨界见真章》第二季迎来了第三位嘉宾——创业黑马创始人牛文文。在播出的节目中,主持人章艳与牛文文深度探讨了后者从一个财经杂志媒体人,转型做出创业孵化学院的跨界历程。

指导创业者,是企业家的责任

2008年,牛文文从供职了9年的杂志社辞职,另起门户创办了《企业家》杂志。2010年,他又将杂志社转型为一家为创业者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的公司。在这两次转变中,牛文文始终没有将目光从这群“创业家”身上移走。因为他相信:创业是有未来的,帮助创业者的机构也是有价值的。

但观察别人创业是一回事,自己创业又是另外一回事。投身这股热潮之后的他,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第一个难点就是,“创业服务”这样的商业模式,在市场上并无先例。面对创业者对“经验”和“方法”的巨大需求,牛文文该如何说服那些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们出任导师呢?

对于主持人章艳的疑问,牛文文的答案是社会责任。他说:企业家最大的社会责任,就是把自己的创业精神和商业智慧,传输给新一代的年轻人、创业者。

“我告诉企业家说,如果你自己创业成功了,但是后面的人都不成功,那你就惨了。因为如果创业的人断代了,作为一个阶层的类别,没有后继者,你们会孤独而死的。”牛文文解释道,只有保持这种传承,这个国家的创业和创新才会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当然,用社会责任感来说服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利益的撬动也不可或缺。据牛文文透露,黑马训练营所有的融资来源里,有大约三分之一来自于导师和导师的机构。也就是说来到训练营教书的企业家,除了承担着社会责任以外,还可以发现可投资的项目,“责任和利益,这两件事是驱动一个人前进的,很大的动力。”

经济趋势对创业生态的影响

提及自己跨界前的媒体人身份,牛文文坦言自己只做了一件事,就是观察经济大势。通过长时间对宏观经济和微观企业的观察,牛文文渐渐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

“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家。我刚到杂志社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问题,从国家的角度来讲,有宏观经济、宏观政策,但是从微观的角度来讲,需要一些企业和企业家来促成这些事情完成。也就是说当国家有了政策之后,微观企业的好与坏就非常重要了。”

牛文文谈到一件有趣的事情,1999年刚到杂志社的时候,马云、马化腾这样的名字还不足以登上《中国企业家》的杂志封面,然而等到2008年他从杂志社辞职另起门户,曾经这些不被看好的名字,已然成为了企业领袖。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牛文文决意不再做“追星族”,而是去做“星探”,从企业家的“大”回归到创业者的“小”,希望自己能够发现下一批阿里巴巴,发现下一批马云。“回到这些小人物,回到驱动经济成长的最小颗粒,这些微观主体、创业者,你会发现这个天地好大好大。”

牛文文坦言,自己是幸福的。他强调,一个国家的崛起,需要两代至三代人的创造,所以如牛文文这样的创业者们,才能有创业的机会。如今改革开放40年的成果,是前辈的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奋斗的成果,后继者需要再这个结果上再奋斗,代代相传。

章艳在节目中这样评价牛文文:“从一个财经杂志媒体人,到跨界成为一个培养创业者的企业家,他所依靠的除了洞察时事的能力、坚持不懈的决心,更重要的是依赖于良好的创业环境,所带来的商业契机。当越来越多和牛文文一样的创业者,在挫折当中不断地践行着创业创新的时候,中国的创业创新之路,也正在逐步地走向完善与成熟。”

下一期节目中,知名音乐人、小柯剧场创始人——小柯,将做客《跨界见真章》。近年来,戏剧表演越来越受到资本的青睐,但自带IP价值的小柯,却始终不接受资本的介入,甚至有一些避之唯恐不及。这样的态度能否让小柯剧场在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

3月23日(周六)22:46,CCTV-2央视财经频道,《跨界见真章》带您一起探索“小柯模式”下的戏剧乌托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