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35+之后就练一种气质就好:稚气|终于明白有些人,表面幼稚,内心强大到爆了

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些人看起来天真得像小孩,不怕展示自己的骄傲,也不怕展示自己的错误和弱点,好像从来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活得特别自在。

他们不是不懂,而是选择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拒绝被驯化成社会标准件,这就是一种强大。

这种“稚气”不是幼稚,而是一种在成熟中保持的“天真”和“不设防”,是一种在经历中保持的“开放性”。

那天半夜,王欣在同修群里分享了这个观点:

女人35+之后就练一种气质就好:稚气。

因为往往随着年纪上涨,内核越稳才有机会修出稚气。稚气是安全感的外显。

就是我们常说的:看透生活依然热爱生活。

是,人学坏很容易,在如此复杂的社会中保持天真,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非常艰难。

我听了很感兴趣,这是我很关心的话题。于是整理资料写了这篇文章。

找点科学依据。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中,35+女性正处于"繁衍感vs停滞感"阶段,而稚气恰是创造性应对危机的表现。

这种状态融合了儿童期的好奇与成年期的智慧,形成心理学家荣格所说的"神圣儿童"原型——既保有原始生命力,又具备成熟的防御机制。

科普一下。

繁衍感不仅是指生育和抚养下一代,还包括个人的创造力、社会贡献以及对社会和他人的关怀,创造价值。停滞感则可能导致个体陷入自我中心、缺乏动和生活意义感。

如果你陷入停滞感,不如以‘稚气’的方式,用不拘一格、不计后果、敢于尝试的态度来突破。

稚气中的创造性(如学习新技能、保持好奇)能有效对抗停滞感,比单纯追求"年轻态"更具深层意义。

一、人生是游乐场,不是考场

内心不强大的人,拼命装成熟,生怕别人觉得自己不够‘大人’。在很多场合都会紧张兮兮,生怕说错话做错事,就像是在考场一样,害怕每一次错误。

其实错了又如何?把挫折当"游戏关卡",输了就重来。

对生活保持“游戏心态”,才能够像孩子一样松弛地去创造。

玩得起的人最年轻

二、不解释、不讨好、不自证

很多人活得太"正确",怕被误会、怕不合群,但真正有安全感的人,根本不需要自证清白。

就像王菲,她的"爱谁谁"态度堪称典范,在采访中的"关你什么事"回应,都是她边界清晰、精神独立的展现,同时带有稚气的纯粹坚持自我表达。

敢于直接应对,而不需要圆滑的手段,这怎么不是一种强大?

稚气的核心,其实也是建立"内部评价体系"。这也是自我实现者的特质:自主性、对评价的钝感力。

三、保持‘未完成感’

稚气是一直在‘成长’状态,像孩子一样正在成长中,以后怎样,一切还是未知。

很多人35+后开始害怕"不专业""不精致",但真正的魅力来自"未完成感"——让人感觉你依然鲜活,而非定型。

日本奶奶西本喜美子72岁开始学摄影,作品充满搞怪和创意,她说:"老了才好玩,反正不用在乎别人怎么看。"

而有些人就爱说"没意思""不过如此",不管他年纪多大其实都已经老了。

真正通透的人会一直发现新鲜事,对世界保有好奇,时常自我更新。

这样的人生多有趣,多大胆。

四、你可以尝试:

穿自己想穿的服饰,再夸张也不要怕,人生短短几十年,何不大胆去体验;

分享不成熟的作品。真正成熟的作品都在下一部对吗?刚开始的不完美也是一种完美,对自己要有足够的认可;

减少对他人评价的关注,将精力转向具体创造,多学习新技能,重点在于体验而非结果;

通过正念饮食、触摸自然等练习,恢复对日常的鲜活感知;

真正的稚气需经济/情感独立支撑。警惕以"做自己"为名回避责任,或陷入消费主义营造的"少女感"陷阱;

"不设防"需要智慧,保持善意,同时清晰表达边界。

写在最后:

真正做自己的人,就像孩子一样带着稚气,也像孩子一样无畏。

祝你关心自己的感受,也关心身边的美好,活得松弛,开心又自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