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 地势 —— 山川形胜,聚散之机
地者,天之所载,灵之所归。
山川原野,非仅形貌之状,乃灵气流转之道焉。
一、山之势
山高则近于天,灵气易聚。
孤峰耸峙,直刺苍穹,引雷霆之威,聚灵机之妙;
群山环拱,如怀抱之势,其中平旷幽藏,则灵气聚而不散,此谓“形胜”之地。
古人择地建庙,或卜先茔,多取此势,以聚灵机,庇护后人。
二、水之流
江河奔涌,湖海浩渺,皆灵气之流脉也。
水行必有其势,或急或缓;
急则灵气冲散,缓则灵机凝结。
若山环水抱,则灵气蓄聚不逸,乃人居之佳境;
若水势直泄,则灵随水逝,福泽无存。
故地师有云:“有砂有水,藏风聚气。”
三、原野与洼地
原野旷远,灵气易散。
然若其中有洼,如盆盂之形,则天机旋转其内,灵气遂得凝聚,常成灵机之窝。
古之圣贤,尝择山巅洼地葬人,借风云之旋转,汇天地之灵气,凝结其中,或能成“仙化”之境。
四、地与人之合
地势关乎灵机,灵机又关乎人。
人若居灵气聚结之所,则神清志明,身康体泰;
若处灵气冲突之地,则灾厄易生,病祸相侵。
古之择都建国者,非徒谋地利之便,实为审察灵机之聚散。
都兴则国安泰,都衰则邦危殆,其机尽在于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