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金庸《碧血剑》问历史何似频繁重演

图片发自简书App

读完此小说,在紧张情节中喘不过气之时,在心情愉悦的快感之际,在欣赏金庸艺术技巧得到心田滋润的爽朗之中,还是引发了一种沉甸甸的思考——历史教训虽然醒目、深刻,却何以常不被引以为戒?

《碧血剑》开头,崇祯皇帝凌迟处死抗清名将、辽东督师袁崇焕;而小说结尾,闯王李自成也逼死战功赫赫、文武双全的李岩。

两个故事不仅首尾呼应,还让人甚觉深刻、悲凉,而且二者自毁长城之举,简直异曲同工。

按理,李自成应汲取眼前崇祯自缢煤山之教训,选德择才应用而不疑,以坚固长城,完成大业。但他的政治轨迹却向反方向滑行,与崇祯并了轨——胸襟窄小、积嫌妒贤。难道前不久发生的历史悲剧,完全没有引起闯王的注目?

图片发自简书App

历史悲剧的重演,惨杀和伤害了许多当事人。且不说袁崇焕、李岩受冤惨死前心情多么沉重,单说崇焕之子(当然是金庸虚构的人物)袁承志的人生命运也颇让人感到痛心、失望。

他登华山十年,刻苦学武,身兼三派之长,本想顺应历史潮流,反明抗清,报杀父之仇,为建立李自成为首的新政权施展才华。但发生在他身边的一系列事实,却让他沮丧、灰心:导演父亲与崇祯离间悲剧的仇人皇太极,原来是雄才大略、用人不疑、广泛团结有才之士、包括投城的明朝将领的大英雄;而自己依靠的李闯王却是逆历史潮流而行的小鸡肚肠之辈。李岩悲剧的重演,让袁承志联想到父亲的厄运,更设想到将来自己成为抵制强敌的栋梁之材,背后是否也会有小人捣鬼,所侍奉的集团首领是否也会疑神疑鬼,自己是否也会成为父亲及李岩悲剧的继承者,他还想到了子胥功高吴王忌,文种灭吴身首分,想到了本朝神机妙算的刘伯温和大功告成的徐达……

由此,袁承志穿透历史层层迷雾,悟出用人及被用人的玄机,他心灰意冷,决定声闻不彰、息影山林。

《碧血剑》最后一回的回目是《空负安邦志,遂呤去国行》,应该说袁承志是想回到生长于斯的荒草野谷,再也没有兴志闯荡江湖了。然而,没想到芳草野谷也没有他安身之地,他只好身负绝技,背井离乡,漂泊海外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袁-承志的思想由儒家的入世转变为道家的出世,给了我们读者深邃的启示:当我们为人之主时,应当怎样自此历史悲剧中得到教训;当我们为主事之时,应当如何择主而事。否则,苏东坡的诗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之苍凉,还会引发我们沉重的感慨。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吴霭仪 一、陈家洛 很多人说过陈家洛是个失败的人物,但我怀疑每个人都有一个阶段梦想过做陈家洛那样的人,出身高贵...
    北落师门是只喵儿阅读 1,818评论 0 10
  • 最近公司项目用到Core Data,觉得自己这方面很弱,就结合了《Core Data应用实践指南》这本书,记下一下...
    _table阅读 378评论 0 0
  • 我刚刚在qq上删除了我的闺蜜。然后她也没有再加我。我是想,我们就这样结束了吧。在哪里开始,也在哪里结束。 ...
    一颗不想长肉的仙人掌阅读 520评论 2 4
  • 当巡逻的脚步 送走除夕, 妈妈 我寄给你这封日记。 孩儿一年的征程, 四季的汗水 全部忠实的记在这里, 当灶前的火...
    杂_b0a0阅读 185评论 0 0
  • 清明是国人祭祖的季节,也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但也是乳猪遭殃的季节。 在别人祭祖的时候,今年,我想祭奠一下那些尚没足月...
    钟大晓阅读 82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