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深处的那个家

     

图片发自简书App

      随着记忆力的衰退,从前的记忆渐渐模糊,可来自遥远的儿时的温暖却越来越清晰,那些日子平淡,朴实,却厚重。儿时的记忆里从来不缺爱,父母间的爱,父母对子女的爱,兄弟姐妹间的爱,浓稠的像化不开的巧克力酱。

    小时候的日子很简单,简单的都不值得一写,可又珍贵的忍不住一遍遍回忆,每每回忆又忍不住哽咽。

    小时候住的很简单,最早的记忆里正房只有三间,我与爷爷奶奶一间,姐姐弟弟与爸妈一间,中间是厨房。一个大火炕占了屋子的一半,两个老式衣柜,一个摆放杂物的玻璃橱柜(应该是爸爸自己做的),一方长凳,剩下的空间小的自不必说了。可就是这样简陋的屋子也总是被奶奶打扫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冬天,厨房中间会生起火炉,放学一到家便都围到炉火旁,烤馒头,烤红薯,烤花生,烤粉条……烤一切小孩子能找到的可以吃的东西,我们总是吃的津津有味。到了我上五六年级爸妈有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而我,仍然跟爷爷奶奶住在老房子,让我至今难以忘怀的那些日子也大多都跟老房子有关。

      饭食也是极简单的,我不记得吃过什么山珍海味,可奶奶做的每一餐饭都是记忆里的美味。煎的焦黄的馒头片,配上香嫩的炒土鸡蛋;炸的脆脆的小黄花鱼;土鸡炖土豆,最后撒上大把的香菜;河里来水的时候还能吃上一大锅炖小鲫鱼;家里养的鸡鸭鹅羊也能偶尔提供一顿大餐。因为不常常吃到,所以才留下深刻的印象吧。

        我们小孩子的日子看起来更单调。跟邻居家的小孩子们整天混在一起,一起走路上学,放学还一起“鬼混”,爬树,刨土,过家家,夏天去大水坑游泳,他们还干过偷瓜偷菜的“勾当”,不过干这事的可没我,我从小就胆小,每当这时总是怕被连累而躲个大远,即使躲得远远的还是提心吊胆,我真佩服他们那么勇敢。

      要说不简单的就是我的家人了!

      我从小跟奶奶长大,奶奶是我儿时记忆里最重要的人了!她个子不高,自打年轻身体就不是很好,不能干重活,却能把家里的一切打理的井井有条。我们姐弟四个加上姑姑家的两个孩子都是奶奶带大的,我,是最亲的那个。奶奶不仅要带孩子,还要负责这么一大家人的饭食,在物质那么贫乏的年代总能做出一桌可口的饭菜。上了高中,两周才能回一次家,每次回家离老远就能看见奶奶坐在胡同口的大石头上等我,再后来,这个身影就永远定格在那个瞬间,没有了后来,再见面都是在梦里……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分别,我用了好多年来接受。

      我的爷爷极聪明,算术最好,算盘考试总是第一名,后来当了村里的会计。琴棋书画武术也样样都会一些,小时候家里总是很多人,有时高谈阔论,有时下棋,有时写毛笔字。很小的时候爷爷就鼓励我好好上学,不仅要考大学,还要读博士,要去美国,所以小时候的梦想一直是当科学家。

      我的爸爸从小拜师学习书画,天赋异禀,又肯刻苦努力,深得老师厚爱,只是后来生活所迫不能去美术院校继续深造,甚为可惜,不过,生活再难,爸爸也从未间断过看字帖写毛笔字,我想是因为年少时的热情和追求从未间断吧。爸爸高中时写作水平就很高了,写的文章经常被老师当范文去各个班级念,高中毕业时还没有恢复高考,恢复高考又因为成分问题没能被推荐。爸爸的才华一直被很多人赏识,后来去了公社做了电影放映员,还得过奖。那段日子应该是爸妈最美好的时光吧。爸爸的手特别巧,跟魔术师一样,好像什么都会,做家具,装修房子(我和姐姐的第一套房子都是爸爸自己装修的),各种木工活,修电视,修收音机,记得还给我们做过一个三轮儿童车,现在又给我们的孩子做玩具,孩子们眼里,那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姥爷。前两年很多人跟爸爸要字画,他又开始不分昼夜的作画写字,那也是长大后第一次认真的看他的作品,由衷的敬佩油然而生!爸爸一直是个淡泊名利的人,什么都顺其自然,这也是他极富才华却平淡一生的原因吧。

  我的妈妈是没有文化的,但她是一个要强的女人,干什么都不甘落后,舍得吃苦,有韧劲。妈妈要面子,又很有生活的智慧,不管在多么艰难的条件下,我们一家人的日子总是体体面面。如今六十多岁了,穿衣服也是极讲究的。她也是我们家的外交官,邻里之间的问题她都能处理好。买东西总能买到又好又便宜的,算账总是又快又对,打麻将总是能赢钱,小孩子哭了她一哄准好,跳广场舞也是最靓的一个,一把年纪又学会了玩微信,玩游戏。有妈妈在,心里就很踏实。

    我的姐姐弟弟都很优秀,在家里我就是最平平无奇的那一个。诗词歌赋都能张口就来,提笔都写得一手好字。小时候总是打打闹闹,弟弟说他总是想起我背着他满屋跑,我却总记得他调皮捣蛋,到吃饭的点到处喊他。大姐比我大七岁,有点像妈妈的角色,因为我性格乖巧一些,去哪都带着我。她上班早,发了工资就给我们买好吃的买衣服。大姐那时候算是顶时髦顶漂亮的了。二姐跟我年龄相仿,我们就像双胞胎,常常她一张口我就替她把话说出来了。她也最爱逗我,因为一逗我就真生气,她就哈哈大笑,此时的我就像一只气的鼓鼓的青蛙。后来长大了,我俩走的最近,成了最懂彼此的人。龙应台的文章《共老》里写到:和这个世界上所有其他人都不一样,我们从彼此的容颜里看得见当初。有一段初始的生命,全世界只有这几个人知道,譬如你的小名,或者,你在哪棵树上折断了手。

      渐渐的我们都长大了,父母变老了。我们再相聚也总是因为父母,见面也总是变得匆匆,聊父母,聊孩子,忙着做饭吃饭……很难再坐下来谈心。但是我相信,我们的内心仍彼此凝视,彼此牵挂。我们姐弟聊起来,也总是很骄傲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虽然物质生活没有那么富足,却让我们成为了精神贵族。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我们在各自的世界里仍然能让自己的精神有所归属,拨开云雾看清自己的内心,脚踏实地,守得自己的一方净土。而那个远去的回忆永远也不会消失,即使身体走的再远,灵魂也被牢牢的牵在一起。

        那个老房子,那个家,一直在。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