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两岁半小娃,早晨临上班前常常会被抱大腿禁止出门,每当这时,我就只好开始摆事实讲道理,告诉她:如果妈妈不上班就没有钱了,那我们家的房子就要被银行收走,我们就没有地方睡觉了,你愿意吗?
娃虽小,也懂孰轻孰重,往往会思量一下说“不要”,然后强调一遍“会没有地方睡觉”,最后终于爽快地跟我说“妈妈去上班吧”。
帮我照顾孩子的老妈跟我老爸提了这事,我爸说:“这么小给她灌输这个干嘛?”
之前有同事听我说起时也表示:“这么早告诉她这些现实,她会不会压力太大,没有安全感啊?”
我觉得这没什么不可说的,因为平时注重陪伴,目前来看也并未给娃带来不适。我们要给孩子关于美好未来的憧憬,也要告诉她现实的压力,让她知道一切皆得来不易,想要拥有什么,必须要自己不停努力。现在的小孩物质生活大多不错,如果不进行危机教育,怎么教会他们懂得珍惜和上进呢?至于安全感,我以为是要用很多的耐心和爱来培养的,是要给她“无论何时爸爸妈妈都会支持你,保护你,陪你经历一切”的笃定和信心。
其实,不仅仅是育儿生活,在成人世界的日常交往中,我也认同“有些事情,明白要趁早”。
有的时候,所谓“善意的隐瞒和回避”并不能给别人带来保护,反倒不如早些说穿真相,还能让人及时改进对策。
有些事早拆穿的好处?
1.以免给人无谓的幻想
2.避免浪费宝贵的时间
3.激励人调整方向,积极上进
4.防止以后知道真相时心理落差太大
生活中有哪些应该趁早拆穿的“代表事例”?
1.对不喜欢的人趁早说穿
“我怕伤害他/她,实在不忍心说出口……”
“我不好意思直接拒绝。”
“我怕失去这个朋友。”
“好心”的人们,快收起你们自私残忍的好意,相比浪费感情没有结果的暧昧和成为千年备胎的悲惨结局,被一针见血干脆利落地宣布出局反而能让付出感情的一方及时止损,把心剪碎了随风飘向大海也好过系在不懂欣赏的人身上悬在半空。
2.在热恋中或结婚前及时袒露真实的自己
不爱做家务、喜欢睡懒觉、性格懒散、没有安全感爱猜疑、不喜欢他/她与异性友人走得太近、不喜欢他抽烟喝酒、不喜欢陪她逛街……不要害怕破坏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形象,及时把自己的真实喜好坦诚相告,积极地沟通磨合,好过回避迁就,因为有些事忍得了一时忍不了一世,等浓烈的感情变成平淡重复的生活,一开始让你有点不舒服的事只会让你越来越不舒服。
3.趁早指正同事敷衍凑合的工作
几乎每家公司都有“差不多先生”存在,他们的人生信条是“差不多就行了”,只求及格不求高分,结果往往是尽全力的合作者被拉低了分值。这种时候,与其默念“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不如直率地指出其具体问题,令其调整改正。纵容组员做事拖沓耽误进度,感叹下属潦草行事帮忙擦屁股,这并不是积极健康的共事之情。因为你的“宽容大度”,有的人会一直天真地以为自己已经合格。
当然,一件事的表达方式有无数种,要拆穿事情真相也要注意方式方法,毕竟我们的最终目标并不是打击打压别人,如果方式太偏激,引来别人的记恨,那就有悖善意的初衷了。
“拆穿”事实的原则
1.不嘲讽,不伤自尊
所有人与人的交往都建立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在指出问题的时候,不管有心无心,不要攻击别人的痛处,比如想说某件衣服不适合别人,不要说“你腰太粗了,穿这个真叫虎背熊腰”;指出另一半缺点的时候,不要刻薄地说“如果不是你工资那么低我哪需要买件衣服都要逛半天”。所谓“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说话做事要给人留点余地。
2.百分百真诚,不要背后论人长短
收了别人送的鲜花,转头跟闺蜜说“我怎么可能喜欢这种又丑又穷的类型”;不当面指正同事的问题,而是去上司办公室抱怨……这种风格的做法,就算“理”在你这边,也令人反感。
3.可以先扬后抑
“你的皮肤白,穿这个颜色很好看,如果换件收腰的款式就更显身材了。”
“你这个方案条理很清晰,如果在几个重要观点处加上具体案例佐证,客户就更容易接受了。”
练习发现美的能力,先肯定别人的长处,再去指出问题,适当的表扬会让人更容易接受意见。
4.不要随便下结论、贴标签
太阳日日新,江水不停留,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所以不要武断地做出判断和总结。“这孩子一动就哭闹打滚,长大了肯定脾气坏呢。”小时候,你可能也收到过这样的评价,那么长大后就不要成为同样简单粗暴下结论的“成年人”。“就你这个水平,也只能永远做个画图工!”“你这么不懂圆滑处事,怎么可能混得出什么成绩!”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嘴上不留情,小心被打脸。
5.在行动上给予帮助
在身后甩鞭子不如引着人走向大路,指出属下方案讲不明白不如进一步帮助他分析问题,示范练习解说。在提出意见后,如果能施以具体的行动支持,会大大强化意见的正面效果。
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面对同一件事,你有权保持沉默,也有权发声表态,是好是坏见仁见智。只要,无论何种举动都应遵守“善意”的前提,这种善意,是发自内心希望能对人有所帮助的友善,而不是为了彰显见识或气度的“伪善”。
如此,才能为“艰难”的人生奔向美好的未来,助上一臂之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