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穷开心的小强
《奇葩说》最近一期节目中,可以说是神仙打架。两组队员正方和反方的辩论大赛,辩论题目“如果有一种芯片可以让人一秒钟获取全部的知识,你支不支持?”正方导师蔡康永,反方导师薛教授。天雷对地火的较量最终以正方的胜利告终,双方辩友的话语可谓针针见血,展现了极高的说话能力。
能够站在《奇葩说》的舞台上,会说话是必不可少的技能。想一想,如果你学会作用话语的力量,或许没能站到《奇葩说》的舞台上,在生活中处理一些事情也是游刃有余。
提升强化语言效率,马东给了我们答案
第一,破除困境的观念升级包
第二,1秒抓住别人的注意力
第三,高效讨论决定沟通结果
第一:破除困境的观念升级包
①面对困境,多用“能动性话语”
说什么,你就是什么,同样是遇到困境,有人说话泄气,有人说话鼓劲,这是因为后者懂得使用“能动性的话语”。
马东在这里提到了一个绝大多数人人都会遇到的问题,那就是朋友抱怨老板把自己当驴用,却又给涨工资。
朋友向你抱怨,他这是向得到你的安慰,如果你说“加油,天道酬勤,坚持下去,总会看到希望。”你希望他继续忍下去。如果你说:“你是想继续干下去,还是辞职不干?”你这是让他“滚”。
这两种方式都走向了“要么忍要么滚”的两个极端。那么在这两种极端中间肯定存在最恰当的方式。这种方式既能给他能量,又能让他思考。
比如说“既然你这么能干又这么辛苦,那就得好好想想,要怎样能让老板知道你的付出?或者说,要怎样可以顺势跟老板要求加薪呢?”
一来你没有灌什么心灵鸡汤,二来朋友不会产生负能量,同时还能引导对方往积极的方向去想问题。可谓一举三得。
这种“使用能动性话语”的思路,不止可以用来安慰他人,更可以用来激励自己。因为有时候,不是你怎么想就会怎么说,而是你怎么说,就会去怎么想。
②不是自己不喜欢,是“还不知道自己喜欢”
著名的京剧演员王佩瑜老师曾说过一句非常漂亮的话:“这世界上其实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喜欢京剧的人,还有一种是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的人。”
我们一般都认为喜欢的对立面就是不喜欢,可是都没有想到其实它还可能有另一种答案,那就正如王佩瑜老师所说,喜欢的对立面可能是不知道自己喜欢,正是因为不了解不知道,阻碍了他去了解和体验。
作为老师的我,深刻体会到从古至今我们把学生分成“成绩好的”跟“成绩差的”。可是有没有想过,这种说法严重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其实可以完全换一种说法,那就是“这世界有两种学生,一种是成绩好的,一种是还不知道怎么把自己的成绩变好的”。
第二:1秒抓住别人的注意力
当你在和别人谈话中,你最想对方做的就是注意力始终在你的身上,思路跟随着你的语言,那你该如何做呢?
在这里马东举的都是公司和销售的问题。
做活动策划时,想要迅速让对方理解你的意思,就不要从细节着手,而是从“基础模型”着手。比如1979年上映的经典恐怖电影《异形》,当编剧介绍剧本的时候他说:“什么是《异形》,就是太空版的《大白鲨》”。
这句话一出口,大家马上就对《异形》有了共同的想像。
当寻求别人意见的时候,我们总是会问:“你觉得怎么样?”可对于别人来说,问题太过于宽泛,回答的不符合你的心意有决定是在敷衍。
其实,当你需要让别人认真思考,给你建设性意见的时候,可以给他设定一个身份。有了角色感,对方才知道从哪个角度去看问题,知道应该关注什么,给出什么方向上的建议。
第三:高效讨论决定沟通结果
①你一定不想做话题的终结者吧
不知道你们怎么样,反正我经常成为话题终结者,可以说最怕~空气突然宁静!
朋友提出一个自己觉得特别好的主意时,可你自己却不那么认为,很多人脱口而出“你说的不对,我觉得……”这时候朋友就陷入尴尬的境地。如果脾气再大一点,或者会和你吵起来。
有一种说法既可以做到既言之有理,又不打断对方,同时还可以提出自己的新观点。首先,先肯定对方的想法“有意思”,再以“补充”的方式提出自己的新角度。
比如“你这个想法很有意思……我试着补充一个角度……”
②如何批评老板
批评老板?我批评过啊,批评完之后我就离开了公司。有人这么说。
如果像你说的那样,说明你的批评方式不对。批评老板的正确方式,既能让老板不生气,同时还能接受自己提出的新想法。
批评老板,就要把批评转化成“建设性意见”。首先,你先认真梳理一遍老板的提案,让老板至少觉得你不是抱着“挑骨头”的心态而来,而是想要合作。这样老板对你的意见就更能敞开心胸接受。
第二步,把你的反驳包装成“确认一下”,确认的内容,是他之前没有想到的某些因素。比如“我确认一下,这个提案没有问题吧。”
与其用“对抗”的角色逼老板认输,不如采取“合作”的角色。
强化提升自己的语言,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每天的思考和行动。不管你像不像拥有它,它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我是千里良驹,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你是否会留下你的喜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