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后,门户差事特别多,高价饭是接二连三的吃。今天这家娶媳妇,明天那家嫁闺女,后天他家孩子满月,都是喜事,不去行吗?有些饭,不吃还真不行!
怎么说呢?一个院里住着,尽管彼此只是点头之交,人家嫁闺女了,家家都送,是好事,点心送来了,你不去肯定不好意思吧?可去呢,平日也都是点头打个招呼的关系,连姓啥叫啥都说不清,这就是不得不吃的高价饭,这也是中国的民风民俗,锦上添花嘛!
从古到今的传统,随礼是人之常情的事情。同一单位的,各部门即便不熟悉,关系没那么铁,一传十十传百,都去凑个热闹,也成了惯例,不去的话,显得不入局。可是,现如今,礼金是水涨船高,让很多人有点为难,少了怕人笑话,多了实在有点囊中羞涩,大多数人也是无奈的很。一个朋友感慨:“太厉害了,我一个月挣四千多点,房贷一千五,随礼差不多得一千,剩下的家里生活都紧张的很,真是压力大啊!”
这种“牛不喝水强摁头”的事,成了普遍的事。更有甚者,过事情前,会算计过一场事会收多少礼金,谁会随多少礼,看看谁到谁没到。其实,大多数人还是无所谓的,来了是人情,不来也没少啥。
同事、同学、朋友、亲戚,谁家不会有个事,只是相互攀比、相互之间礼金的多少让人叫苦连天,因为礼金的多少,彰显了彼此关系的远近和重视程度。
同一单位的,有个红白喜事,大家帮忙出力,随礼是顺理成章的事。可有的人,调走了、辞职了、高升了,三五年都有可能见不着面,也不联系,有的见了还装作不认识了,但家里过事情了,电话就不期而至,这就让人心里特别不舒服。这都什么事啊?
邻居小黄说:“我上班七八年,礼金随了至少上万了,现在我调那么远上班,也没机会回来了,走了也不想跟人联系,那些礼是白出了!”这是职场见惯不惯的事,所以,很多时候,有些高价饭,能不麻烦人,还是不麻烦人吧,人家吃了你的饭,不是白吃,心里并不喜欢啊!
其实,最简单的就是,有必要告诉的,亲朋好友是要通知的,其他不是那么关键的人,还是别打扰人家,也别让人家为难,毕竟交情还没那么深不是,自己也省心,不然老得记得还人人情。这个社会,简单点好!
今天,楼下的杜姐给送了一盒点心,她说下周嫁闺女,其实,我们平日没有什么交道。她家男人跟我们天天上楼下楼碰面,招呼都没打过,她家姑娘也从来没说过话,可人家送上门来了,你不去吗?必须得去。
她提了一大袋子的点心,看情形,是全院都送了,大家是去恭喜了,可有些人就未必是心甘情愿的。
去年,院里老梁家娶媳妇,给他楼下送了喜糖,人家刚搬来,觉得跟他没交道,没帮忙也没上礼。过后,梁家老婆在院里把人家说的啊,似乎是人家太不懂人情世故了。
其实,人家不懂吗?人家跟你没熟到那份上,心里跟不到,不能埋怨人啊!自己强送上门的,人家未必愿意,还是别让人为难为好。该来会来,不该来的,求也不来的!
这就是人际交往,人情往来,人心难测啊!
还不完的人情,走不完的人生,谁也不可能是孑身一人来到这个世界的。彼此都少点算计,多点豁达,少点埋怨,多点热情,自己舒心,别人无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