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速读法笔记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缘起

最近由于要输出的原因,一直倒逼自己输入,结果对阅读产生了极大兴趣。但是阅读效率比较低,一天看一两章节,输出效果上片面、碎片化。刘寻一小时完成一本书阅读+书评,着实让我羡慕,而且从书评上看,有核心内容+自己心得,非常丰满的书评,于是买了他推荐的:王者速读法,电子版根本找不到,最后找了万能淘宝买了复制件。昨天一到迫不及待开始看起来。

二、主要内容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读书好比直接跟着优秀的老师学习。

主体是自己,脱离书仆,强调要做书的主人,主动阅读的能力。

1、在有限的时间里收集必要的信息,将其转化为知识应用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上。

2、如何成为主人的具体方式:

每本书分配三十分钟时间。在此期间抓住信息和重要指示。如果觉得还不错,就可以再拿出三十分钟。再进一步可以放在手边,一腾出时间就拿来细读,要根据自身需求发掘书的价值。

3、最重要的是:了解自身目的,一切水到渠成。自己在期望什么,想获得哪些知识,要怎样运用。只要清楚这些,就可以。

(二)、三十分钟读透一般书

1、确定时间

每本书接触时间为30分钟。

2、分三个阶段:

1)五分钟预览:读本书的目的,即战略

阅读前的准备自己目的:本人需求:爱上阅读,但阅读效率较低,且输出效果一般,达人刘寻1小时完成书本阅读,且很好的输出,她推荐的书。我希望能知道,怎么阅读,是否有效果,最终能成为我有用的知识。

2)内容:标题、目录、标题和图表、了解书的构成(前言、后记),洞悉作者意图(多角度看待一个问题);

2)五分钟浏览书中所有图片,右脑记忆,预估下哪里可能比较重要。

追求完美是高效阅读的劲敌,20%的时间获得80%信息。

3)剩余20分钟使用跳读法阅读。

跳读:刷的从中抽出一段,粗略领会大意。

PDCA:plan, do, check, action的原则对阅读做记录。

(三)不同的目的灵活运用速度法的诀窍

知性创造者:

1、  前半程30分钟(预览、跳读、记忆):5:10:15

2、  后半场:30分钟(图解法-思维导图、速记:5:25)

3、  复习:10分钟

(四)用炼金术提炼出知识精华

1、输入就要输出:输入大脑-保存-加工-表达这样的顺序。记住优质的信息,忘记劣质信息。

得到信息产生灵感,尤其还能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是最理想的结果,确认这个结果的过程也是在打磨智能。只是把信息攒着,积得再多也无济于事,只是自我满足而已。与其如此,不如通过大家的反馈向众人展示出成果更有意义。

通俗的说:教是最好的学习,输出、写作都是自己在教会别人,学习的过程,写作、输出也是将自己单个时间重复销售的过程,提高你单位时间的售价。

2、保持目的意识,增加知识厚度。最初的阶段可以通过大量信息以明确目的,慢慢去发掘目的所在,将提供一个更高层次。

我的目的就是要能输出,哈哈。

(五)通往王者之路,略读。

三、读书心得:

1、  速读是快节奏的基本需求,并不是每一本书都要精读,完美是最大的劲敌;

2、  速读最重要的是:计时,个人觉得60-70分钟,边看边输出,图文结合。

3、  速读基本流程:5:5:20,实际上这个过程需要参照知性创造者的阅读方式调整,最适合自己的节奏,我昨天到今天大约都阅读了4个30分钟,对于我来说2、4是重点,但还是读的比较粗糙;

4、  要成为书的主人,全局观,然后有重点的去理解作者的思路;

5、  时间有限,有限的时间内要求自己高度关注。

先粗略过一遍,下次继续精读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对于工作之后的职场人士来说,留给读书的时间真是逐年变少,每当我跟朋友提起最近在看什么书的时候,他们总会有点惊奇我还...
    如果有明天123阅读 3,811评论 2 1
  • 作者〔日〕齐藤英治,一九四0年出生,医学博士,主要作品有《左右脑同时开动速听训练》、《便利速读术》、《白宫的记忆速...
    蜗小简阅读 1,722评论 0 0
  • 文|黄菀凝 我觉得一个人的一生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其中的起伏跌宕。当然,我也幻想过像某某作家一样,一辈子都生活在一个...
    作者经纪人阅读 1,345评论 0 1
  • 宝贝儿,你们快乐,是对老师最好的节日祝福!可爱的天使们,老师爱你们!愿你们在中心幼儿园小班这个大家庭中快乐成长!健...
    中心园崔老师阅读 3,335评论 0 3
  • 2016年12月18日 周日 早晨6:00我起来为姐姐姐夫做早餐,吃完饭我抢着刷碗又把厨房彻底收拾一遍,犄角旮旯都...
    魅力春天阅读 1,046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