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铃叮叮铃铃的响个不停,又是下意识的还没坐起来就摸索着衣服往头上套。
关掉闹铃的时候瞥见已经七点多了,脑子里嗡嗡的一股紧张感电流似的从头皮波及到脚趾头。
“迟到了!早读要没了!”
作为一个考了两年的复读生,七点的时间点一见到还是对错过晨读背书的恐惧。
推开门的一瞬间窗外的阳光穿过树梢绿叶,细细碎碎的光影在地面上投射出不规则的形状。
阳光穿过的光束让我想起化学里的丁达尔效应,光影下飞舞的灰尘不能用分子的运动来解释..
零零碎碎的知识点短暂的在脑中划过,原来已经过去一年了。
第一个高中是当时军事化管理的重高,每个人都看似漫不经心的样子,背地里卯足了劲去努力。
有人挑灯夜战到凌晨一两点,有人凌晨四点就起床,有人不吃晚饭刷理综,有人一个月逆袭五百名。
脑袋里绷着一根弦,生怕哪一会错过了就是差距。毕竟同是寒窗苦读,怎愿甘拜下风。
假期也不回家而学习的同学,普遍都是大佬。
我一个无名小卒,有一次不知道抽了什么风,也主动放弃了假期。
放弃假期的一时爽快堪比原地逆袭为大佬,取而代之的是赶上一系列突发事件导致接下来两个月都没假期。
我两个月没能回到家。
站在五楼的天台上,望着远方辽阔宁静的黄河水面,我留下了不经世事的泪水。
后来我明白一个道理,那些抓住任何一个假期都努力实现弯道超车甚至飙速的人,是大佬。
那些不放过任何一个假期和休息时间的人,往往是佬中佬。
可惜我什么也不是,我只是一个为自己没回家的错误决定而极度想家的可怜孩子。
我极力模仿每一位同学眼中努力的样子,极力模仿那些成绩靠前的人的学习方法。
我学习他们的作息,他们的时间安排,甚至控制自己的吃饭时间也和他们一样。
我越担心落下,便越被他人左右。
我笨拙的试图熬夜补课,然而夜间短暂的半小时加练让我第二天疲惫不堪。
我摆脱困意极力挣扎在数学课上,发现原来站起来也能睡得很香。
我的错题本用五颜六色的彩笔批注了一遍又一遍,那些优秀的人都这么做呀。
可是我的脑袋里依旧空空如也。
在看到高考成绩的那一刻,六月份炎热的天气连空调都顶不住。
当那个数字刷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只感觉心头下了一场雪。浑身止不住的冷。
没有励志的狗血故事和主人公身份加持的幸运头环,我复读了。
我开始远离人群,在一个人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安静的力量,体会到沉下心去做一件事的专注。
我在异样的眼光中学着感受孤独,在孤独中感受到运动的快乐并养成了习惯。
我在一次次的尝试和碰刺后更明确了我的热爱,更清晰了原则与底线所在。
这些我至今仍然受益的行为和习惯,都是在那段看似最艰苦的时间里的沉淀。
那段在我看来不能证明我能力的时光成了我心里的闭口不提。
因为我努力了,没结果呀。
可是,当我回想那段被我刻意隐藏起的高中岁月时,竟想不起半点遗憾。
我只记得那些被温柔的人曾惊艳的岁月里带来的温暖至今仍让我次次感动。
那些被晚霞染红的天际所点缀的晚自习里连刷过的题都一同被渲染。
那些孤立无援的日子里所拥有的光亮才显得愈发耀眼珍贵。
苦难从不朝你而来,也不单单独行。苦难背后蕴藏着巨大的美好,也让美好的人和事自动滤出。
或早又或晚,不过是他人的定义。
而在你的时区里,一切都准时。
别怕,你大胆朝着心里的方向走,这是我们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