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1:运营之间的差距,可能不在于硬技能,而是在于意识或者思维模式。运营者要将目光放长远,充分意识到目标客户群体能给自身带来的最大利益,将这个收益时间持久化,而不是一开始就过分榨取用户价值。回报后置这种运营方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运营者对运营这件事情的思维方式,对运营本身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成功的运营应该是站在目标客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用户价值为核心,在运营过程中保证产品能稳定发展的同时也能满足客户群体的需求,更理想的情况就是运营过程中建立和提高顾客对我们的信任感。这种良性的的运营模式和以用户价值为核心去运营才是长久运营的关键。
逻辑2:回报后置,有些事情创造用户价值,但不一定一眼看的到回报,有些事情消费用户价值,但很容易带来成交转化。在互联网运营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逻辑方式,一种是注重回报和约束,追求交易达到、指标达成。另一种是强调联系沟通,先为用户创造价值,后得到用户的认可和价值互换。经过互联网的发展和现实的考验证明,后者的逻辑可以更好的获取用户信任、保持用户的活跃度。唯有用心且坚持地为用户创造足够多的价值,才能合理地去消费它,并形成良性的循环,保持产品或服务的生命力,并稳步发展。当你尊重用户,为用户创造价值,拿出足够多的诚意,不计回报,先把事情做到极致,说不定有一天,这些努力后的成果会得到用户的无条件支持和信任。例如:在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中,如果你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且一直坚持下去,那么在用户对你的日益支持下也有机会转化成对公众号文章的打赏,以此证明用户对你的支持和信任。
逻辑3:做运营不要竭泽而渔,在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场景和用户关系。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很多所谓的营销号在微信群、朋友圈、帖吧等各个地方病毒式粘贴广告发布链接,把自己的想要推广的内容自以为是的曝光在大庭广众之下,殊不知这种行为会引起部分客户的反感,甚至还会影响到口碑,这种方式其实并不是营销,而是推销,营销是以客户为中心开展的销售手段,在这个过程中会考虑到客户的感受,给予客户良好的消费体验,而上述的作法其实就是竭泽而渔的典例,没有在每一个环节内考虑到客户感受,所以这种推销方法的转化率是极低的。
那我们应该怎么去做才能避免竭泽而渔呢?其实简单归纳来就一句话,在运营过程中的每一个节点,都能找到客户的潜在价值,并且能把客户的这个价值放大,让客户明显感受到互利共赢,而不是一次性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