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接触的一些课程,无论是李笑来的个人成长课程,还是 Tal 幸福公开课,甚至我最近在看的产品思维课程,都很看重一个相同的点,就是人的情绪。
为何情绪那么重要?
因为情绪是最底层的东西,直接指引人的行为。
我们后天习得的能力,都是建立在情绪的基础上的。有人说,把人比作一部手机,那么情绪就是底层的操作系统,后天习得的能力,就是一个个app。一旦系统卡死了,其他的什么app都没用。你所有后天学的知识、理性、技能都不能说服你。
最基础的情绪有四种:愉悦、不爽、愤怒、恐惧。
1、愉悦和不爽
在互联网做产品的,「满足用户的需求」这句话基本上天天能听见。那么人到底有什么需求?
动物的需求很简单,就是生存,能生存,它们就满足,而人不一样,作为社会性生物,还需要在社会关系中被确认。比如,吃好吃的、度假、看好看的书。
感受到别人的善意、自己被尊重,被重视,这些都是存在感被满足。
需求被满足,人就愉悦,不满足就不爽。
拉动你玩游戏的,就是微小的愉悦感,和绷了很久的需求,突然被满足的爽感。
形容不爽的词有很多:生气、烦躁、痛苦、厌倦、烦恼……本质上,都是某个需求点没有被满足。
愉悦和不爽,可以有三个应用。
1)度量产品是否ok
做产品的是为了服务于用户,用户是否通过你的产品得到了满足,得到了满足,这就是一个好的产品,没有得到满足,这就是一个不好的产品。
2)度量和一个人的关系
如果一个人,他能懂你的愉悦和不爽的点,那么他也更可能满足你的需求。如果双方都不能 get 到对方的点,那么这就是一段勉强的关系。
3)深入探索自己,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天分和命运。
为何有的人,改3遍PPT就不厌其烦,而有的人,改100遍PPT也乐此不彼。
为何有的人,能够生活在脏乱的环境挡住,而有的人,宁愿花3-4小时来整理房间。
因为他对此很敏感,极度不爽,不能忍,所以要改来改去。持续的满足和愉悦,才能支撑一个人,持续投入1万小时。
2、愤怒和恐惧
愤怒是感觉自己的边界被侵犯。
我们的边界是自己的存在感被侵犯。比如工作被抢、老公被抢,我们都会愤怒。
本质上,愤怒其实是一种恐惧。
恐惧的重要性:
1)恐惧是边界
恐惧会困住一个人的手脚。
你花几个小时劝一个人换工作,他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完了还是回到原来的生活中。因为他内心有恐惧。
2)恐惧是痛点
让用户愉悦,不是满足痛点,帮用户面临恐惧才是。
比如,护肤品帮用户抵御青春流逝的恐惧,教育和医疗帮助用户抵御生存的恐惧,得到帮用户抵御知识焦虑,也是一种对生存的恐惧,百合网帮用户抵御催婚的恐惧。
3)恐惧是动力
有人因为愉悦而成为天才,而有的人,是因为恐惧。
有的人勤奋工作,并不是因为愉悦,而是恐惧。如果一个年轻人在工作中,既没有愉悦,也没有恐惧,你基本可以判断,他在这件事上不会有什么成就。
我的一点其他思考
这些情绪,都是人之常情,恐惧和愤怒并不是魔鬼,愉悦也不一定是天使。
情绪和行为之间,有一段距离,也就是刺激与回应的距离。同样是感到愤怒,有的人打骂他人摔东西,有的人自己写日记。
情绪只是底层操作系统,真正让手机发挥作用,还是通过一个个app来实现的。那么,你要装哪些app、经常使用什么app,就看你自己怎么选择了。
PS:本文是得到课程梁宁的《产品思维30讲》的读书笔记,有兴趣可以去得到订阅课程。
图片来源:Pexels,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申明:此文为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关于我
终生学习的运营汪
爱乒乓 | 爱吉他 | 爱阅读
微信号:show_lo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