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好久都没有想写点儿什么的念头了,昨天陪孩子参加国学班暑期游学前开题活动让我有了深深的触动。以前,但凡有国学课我也陪孩子参加,其实并不是为了陪孩子,而是做为老师的我也能从中学到很多知识,除了文化历史天王地理等知识外,主要是教育理念的学习。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孩子要像屋檐水一样,一点一滴,滴穿阶前石。”我们的教育应该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而不是“大张旗鼓,急功近利”的教育。可是目前到处都充斥着商业化教育的气息,商家和家长很多都只注重眼前孩子们学到了什么具体的知识,而忽视了学习能力的培养。就像学习钢琴一样,很多孩子都学习钢琴,可又有多少孩子长大后不单纯在敲音符,而是将对音乐的爱和真诚投入到乐曲的演奏中,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让音乐有颜色,有味道?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如何在漫长的学习中能保存下来,并且能够发扬?教了近二十年大学生的我一直都想成为一名小学老师,我想看看如同一张白纸的孩子是如何在他的天地中描画人生的。突然有个想法,国家教育部能不能鼓励大学老师去中小学交流学习呢,是不是能促进二者间教学方法的交流?
儿子国学班暑期游学前开题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孩子在游学中真正能学到知识,而最最关键的是他们所采取的获得知识的途径才是对孩子未来成长道路帮助最大的。昨天的活动是其中的一种教学方法,首先老师要有充分的准备,阅读了大量相关书籍,但他并没有把这些知识直接告诉孩子们,而是采用了我们大学里常用的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是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首创了此教学方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真是很佩服这些老师们,他们并没有像我们似的,理论在先,而是以实践做前行。针对一个景点,先提供给孩子们已经整理好的相关资料,让孩子们提出问题,再围绕这些问题分组讨论、查阅相关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其实这种学习方法对我并不陌生,因为也尝试地进行了几年的PBL教学。正因为如此,在一旁的我在观察着小学生们,甚至还有学前班的小朋友进行学习的过程才会有很大的触动。发现一些让我可以思考许久的问题,提出来想和大家探讨一下。
首先,这些小学生们针对学习内容所提出的问题是天马行空,五花八门,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也能体现出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在潜移默化中悄悄地渗透进了这些孩子的大脑中。而不少学者认为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特点。而大学生中所做的PBL教学是要防止学生跑偏,教师其中的一个任务就是在学生跑偏的时候把他及时拉回来。其实,不知道是不是本学科的特点,我们的学生在进行PBL教学活动中,基本上是不会跑偏,他们都不约而同很谨慎地提出心中所想,这里我应该问问其它学科的老师是什么情况。是什么原因导致小学生和大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的明显区别吗?除了学科不同之外,我想会不会是小学生的思维还没有成为定式,没有太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小学生们都是争先恐后大胆提出问题,敢于提出假设,因为他们不会去考虑问题提出来是否不够有水平,会被人笑话,而大学生则顾虑太多,这就限制了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所以,在小学生中开展PBL教学要极其珍惜,并且要保护和鼓励孩子们去大胆地想象,这是不是就不能对孩子所提问题的价值进行评判呢?而在大学生中开展PBL教学是不是要一改常态,不能总强调跑偏问题,而是鼓励他们去发现问题,虽说完成既定教学目标是任务,但是开展PBL教学的初衷不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吗?
其次,孩子们提出问题后,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在于老师把这些问题进行分类,以此对孩子们进行分组,小组讨论解决问题。与大学生PBL不同的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在课堂上完成,有老师的全程陪同,老师给予全程指导。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给学生编组分配问题进行讨论,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只能让学生课下自行解决,这就完全不在控制范围内,学生解决问题的结果差强人意,并不能达到满意效果,最后还得教师上阵重新讲解。而国学班的这种学习方法由于在课堂上完成,主体还是学生,但是教师会先教会孩子如何去查找资料,如何解决问题,并在答案的寻找过程中进行引导,还会指导学生对找出的答案进行去伪存真,进行梳理。这实际上是提高了学习效率,节约了学生们的时间,这点是不是也可以用在大学生的PBL教学中?大学生课下讨论,会有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不积极参与,导致学习流于形式。
最后,小组汇报是一个有特色的环节。各组同学在交流汇报中充分体现了团队协作精神,争先恐后地发言,大家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而反观大学生的小组汇报,你会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处于懈怠状态,为什么呢?可能是这些学生并没有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所以当小组汇报陷入僵局时,只能充当旁观者。而眼前的这些孩子自始至终都积极为了各自小组顺利完成任务而努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才会有二者之间鲜明的对比。一组组长崔乔祎向大家介绍汇报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能够口头发言;也可以PPT展示;如果有不能解决的问题,还能记录下来去现场寻找答案;最有创意的是,对学习结果的展示还能做成宣传书教育他人,比如在保护莫高窟的行动中,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充分发挥“小主人翁精神”,可以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大学生的PBL教学结果交流和展示是不是也该思考一些新的形式呢?孩子们的小组汇报给我这个近20年的老教师好好地上了一课,孩子们能在极短的时间里,能够迅速归纳总结出所要汇报的内容,就已经让我很是佩服。而汇报时,那满满的自信和流利的语言表达及组织能力更让我这个大学老师叹为观止。比如第三小组要解决的问题是“关于莫高窟文物保护的小研究”,由王祖汐汇报三组的研究结果,她先给同学们讲解如何进行资料的查找,如何确定关键词,主要目的是教会伙伴们独立查阅相关资料。另外,还提示大家可以将专题中的多个相似问题进行合并,从这点让我看到了大学生的风范,说明我们的孩子们有自己的思想,不能轻视他们。紧接着就其中关于“为什么外国人比中国人更重视中国文物”这一问题进行了解答,她首先告诉大家,事情不能只看表面,没有经过调查研究,有可能会产生误解。经过查阅资料发现,中国人不是不重视文物,而是处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没有能力对文物进行保护。从中我们可喜地发现孩子在寻找答案过程中,并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带着批判性思维去解决问题,这正是我们科技创新所需要的。
这是阳明书院长期培养的结果,这才是学生们真正要学习的能力。我一直认为死记硬背老师灌输来的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终将会忘却,而学习能力才是跟孩子一辈子的武器,能让他们在将来遇到艰难险阻、风吹雨打的时候不会凋零,依旧炫丽开放。
最令人感动的是,从国学班开展的各种教学活动中,你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老师是在踏踏实实地做事,真真正正地、绞尽脑汁地为培养孩子能力而努力。这种努力也许短期不能看到效果,但是相信如果坚持下去,一定能在不远的将来迎来收获的季节。国学班的老师和孩子们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心中无限感慨只化作一句“感谢”!愿阳明书院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