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在南京实训的我和室友约好回自己学校转一圈,毕竟对于我们这些异乡求学者来说,大学俨然成了我们在外的一个家。
五点赶早起床收拾好东西就整装待发。虽然是上午九点的车,但是归心似箭,激动的心情难以抑制,又唯恐十一假期堵车耽误行程,赶早不赶晚,所以就早早出发了。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到了苏州站,下了车就马不停蹄的直奔汽车售票处购买回校的车票。结果被告知最早的一班车也要下午一点半才发车,没办法,只能买了票坐等发车。
看了一下时间,距离发车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室友不想太早检票进站,因为候车厅早已人满为患,没有我们的容身之地。我们又不能走的太远去观光旅游一下,所以只好在苏州站偏北的角落找个长椅坐下等候发车。
室友可能饿了,问我要不要点外卖,我说我不是很饿,还是等回学校再吃吧。室友说他有点饿了,反正也到饭点了,等车期间无聊,就先把午饭问题解决了吧。于是他叫了一份外卖。
我们待的那片区域也有很多人,或站或坐或蹲,更有甚者直接把行李包往地上一放,把包当枕头躺在地上呼呼大睡。有同伴的三五成群,没伴的稀稀落落一个挨一个。谈笑风生的少,更多的都是抱个手机插个耳机,偶尔对着手机哈哈一笑,不知道是在虚拟的世界里看到了什么好笑的东西。
室友外卖很快就到了,不知道是效率高,还是我玩手机忽略了时间的流逝。室友拍拍我交代我照看一下行李,指指手机告诉我他外卖到了,要去拿一下外卖。
室友刚走,就来了一批不速之客。
不知从那个拐角出来了一个脏兮兮的大叔,穿的衣服破破烂烂不说还不合时节,提拉着一双露着大母脚趾头的布鞋,手里拿着一个塑料瓶,瓶底垫着一张一元纸币,里面还有几个硬币,一瘸一拐的走了过来。逢人就驻足,用可怜巴巴的眼神看向对方,摇摇手里的塑料瓶,塑料瓶里硬币的撞击声似乎已经表达了他的来意,但是被乞讨者大多都看都不看一眼,双眼还是直勾勾看向手机,实在受不了硬币的撞击声,就微微侧一下身子把头转向别处,或者摆摆手。乞讨者依旧一言不发,但是会很默契的把目标转向下一个人。这种没有经过语言沟通就产生的默契感,很神奇又很省事。少了不必要的废话,效率还是蛮高的,当然收益不好,因为我还没有看到有人往塑料瓶里放钱。
眼看着下一个就要轮到我了,我该怎么做?给钱?可是我也没现金,虽然现在各行各业都已商业化可以在线支付,但是看看我微信支付宝这还不够我一顿饭的钱。如若不是身体健全我可能会和他成为“同行”。但是不给钱又能怎么办?虽然现在骗子居多,但是万一真有可怜人呢?想起一个同学说他学过手语,曾经遇到一个聋哑乞讨者他就想用手语跟那个聋哑乞讨者交流一下,结果人家看不懂他打的手语,还差点气的出口骂他。这“真假李逵”倒是被他巧妙的识破了。我记得我也跟那个同学学过几个简单的手语,要不也给他打手语试试真假,但是我怕我这二流水平都算不上的手语水平怕是要被人家给辨了个真假,毕竟万一人家真的会手语,或者随便打几个人家认为的手语语言呢?
来不及多想,那个大叔已经到了我面前,同样的流程,同样的方式,摇摇塑料瓶,硬币清脆的撞击声告诉我轮到我了。无视他,无视他,心里一直这样告诉自己。于是我也一直看着手机,身体微侧了一下。我装作看不懂他在干嘛,他却明白了我不会施舍,便走向了下一个人。
我一直看着他很敬业的用自己的方式把在场所有人“问候”了一遍,直到消失在我的视线为止。
我刚想舒一口气,但轮班制一样,下一个乞讨者出现了。
这个大叔看起来更惨,“工作流程”和上一个差不多,但是唯一多的就是他“咿咿呀呀”的说着他自己认为的大众语言,向我们表达着他的意图或者讲诉着自己的悲惨遭遇和故事。这个大叔看起来没有上一个“敬业”,因为他专挑那些年轻的男生女生去做他的业务。他对那些风尘仆仆或者看起来气质非凡的人一概不理,这样的有选择性可能在他看来会有更好的收益,毕竟年轻人没有经过社会的历练和岁月的摧残,心会更善良!但是这个大叔好像也打错了算盘。
让我意向不到的是,大叔的第二目标就是我,直接走到我面前“咿咿呀呀”的表达了一通,虽然我听不懂,但是大叔认为这是他的行业流程,必须要走一遍。可我依旧看着手机没有理他,我告诉自己,反正你也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不要理他。大叔看我无动于衷,我原本以为他该放弃我这个猎头换下一个目标了。看来我是我想多了。
大叔突然“噗通”一声跪倒在我面前,这是我怎么也意想不到的。我没想到他这么不甘心,竟然换了一个营销模式。不过这营销模式着实吓了我一跳,因为他跪倒的那一刻,我心头猛的一颤。
他跪倒在地依旧“咿咿呀呀”的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着。看我还无动于衷,他竟然向我磕头,一个、两个……我很震撼!很心酸!当然也很愤怒!
我一手拿着手机,一手在兜里握紧了拳头,他每磕一次头,我拳头就握的紧一下。眼睛依旧看着手机,插着耳机听着音乐也不能使我忽视眼前的这一幕。因为此刻手机只是个摆设,只不过是我缓解尴尬的一种媒介工具罢了。可能指甲戳进了肉里,感到痛楚的我终于把手拿了出来,摆摆手,说了一句对不起,我没有零钱。大叔才起身走人,转向下一个目标,既然这种营销模式开了个头,那大叔就索性一直用磕头的方式乞讨下去……
大叔走后,我摊开手掌,手掌不光有汗,还有深深的指甲印,额头也冒出了汗珠。当然这些都不是紧要的,刚刚的那一幕对我心灵的冲击才是最大的、无法忍受的痛楚。
这个大叔走后,又来了一个乞讨者,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她很快就走完了她的业务流程。而我还沉浸在刚刚的那一幕。
我听到旁边有议论的人,便摘下耳机听听看他们怎么说。他们先是说这些人大多都是骗子,又说这些人怎么还有轮班制一个接一个的,大中午的也坚守岗位,真是难得!议论者大多都是调侃的语气,说完一圈人都哈哈大笑一番,感觉很好玩,我也一样,听着他们讨论也笑一声,毕竟我也属于他们这个圈子,我们都是一类人——都是看客,食人血馒头的看客!
室友回来了,我问他怎么去了这么久,他说哪有好久才七八分钟而已。我很惊讶的看了一下时间,确实才过去七八分钟,但是刚刚怎么感觉过了一个世纪那么长。我跟室友说了刚刚发生的事,室友说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要理他。我说他跟我磕头了,室友说换做是我,我给他磕回去,两不相欠。室友的这种理论我觉得很好笑,但是又很震撼。我们这些“高贵人”怎么能给他们磕头,男儿膝下有黄金,怎么能随随便便跟他们磕头,但是一想他们也是人,人家都给你磕头了!于是我又自欺欺人的安慰自己他们的膝下没有黄金,不值钱。可是真的不值钱吗?
我坐上了回学校的汽车,脑海却一直浮现刚刚的那一幕。还一直在问自己一个问题“他们的下跪不值钱吗?”。
人活着,不管从事什么职业,我们都是生活的乞讨者。我们之所以没有像苏州站那些乞讨者一样跪求嗟来之食,是因为我们主观上认为我们的自尊和下跪很值钱,比我们所从事行业得到的物质财富更值钱,因为这是精神上的!“男儿膝下有黄金”这句话不知道流传了多久,“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种深入骨髓的理念也不知道是否还存在,但我知道我肯定不会食嗟来之食。也许我不持家,不知道生活的艰难,不知柴米油盐贵。但是我父亲告诉我,做人脊背不能弯,当堂堂正正,抬头挺胸的光明正大活一辈子。
“英雄不问出处”从古至今逆袭的名人多的数不胜数。犹记得朋友推荐我一部电视剧——《大染坊》,他说我很像里面的一个人物,就是剧中的那个乞丐,还一再嘱托一定要我看一下这部剧。我好奇他怎么说我像这部剧里面的乞丐,于是我把这部剧看了一遍。
里面的那个乞丐确实是个乞丐,不过是物质上的乞丐,家徒四壁都是在形容他的富了,因为他根本没家。差点饿死却还自我激励,在快要冻死的雪夜还能拿出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气魄。基本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却还自命不凡,实在滑稽可笑!但可笑吗?不可笑,至少他的精神是饱满的,思想是向上的。一个人连自命不凡的勇气都没有,那你注定平庸。乞丐认为我这辈子只能做乞丐,那你的人生价值就是乞丐,乞丐认为我能出人头地,也许你的能力只能做到乞丐能做的,但是在你的人生中你为着“出人头地”这个目标奋斗过,挣扎过,那你在某种程度上也实现了自我价值。别人看来可笑,你终究还不过是个乞丐,没点成就说什么鸿鹄大志,谈什么丰功伟绩。哈哈哈!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人的价值判定不仅仅是靠别人,还有自我评价,如果仅仅靠别人对你的评价而苟活,那你是在活别人不是在活你自己,那才真正活成了一个乞丐,一个笑话!星爷电影《济公》里面,让九世乞丐不做乞丐,给予他的不是物质财富,而是思想转变,不然大可给他很多钱,但是有了钱他还是活的像个乞丐就是这个道理。
到此刻为止,我连“乞丐”的身份都还没有获得,因为我现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物质,是挡在我前面的“乞丐”为我要来的。我希望,当我获得了“乞丐”这个称号以后,要做的像《大染坊》里的乞丐一样,而不是他像我。我要像盘古一样双手撑天,双脚踩地,去开辟属于我的一片天地,绝不能佝了腰,弯了脊,屈了双膝,缩在别人的一片屋檐下苟活。
我更不想以成功失败来判定我是英雄还是狗熊,因为我最起码挣扎过,奋斗过。
车还在路上,还在行驶,刚刚经过了一片乌云区,现在好像天空没有那么暗了,于是我拉开了窗帘,一束阳光竟恰好的照在了我的脸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