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记:碰到喜爱的书,通常会有两种反应。完全被吸引,挪不开眼睛,迫不及待的想读完,像夏天口渴的时候喝冰柠茶,一饮而尽很是痛快;或者是每次读一点再读一点,爱不释手,舍不得看完,如同小时候的糖果,吃一点藏一点,心里想着柜子剩下的糖就心里幸福荡漾。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遇到好书,都是件开心的事。这本《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就属于前者,眼睛不舒服的情况下硬是花两晚把它翻完了。这是最近一段时间读到最好看的小长篇了。
书名:《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
作者:安东尼.多尔
安东尼真是很会讲故事,时间线清晰,文字如诗歌般轻盈,每一小节都像一个电影片段,顺序插叙倒叙,用双线并轨讲述两个主角各自成长的经历,情节发展紧凑又不拖沓。让读的人时而变身亲历者,跟着小盲女玛丽洛尔走在巴黎历史博物馆附近的街道上,汽车喘气树叶低语;时而又像个导演,一幕结束,新的剧情又开始,在脑海里演了一出精彩的电影,甚至已经开始在心里物色合适的演员了。
男主角维也纳在德国矿区长大,爸爸死于矿井,他和妹妹在孤儿院相依为命,头发雪白身材瘦小,天资聪明对无线电收音机有种狂热的喜爱,14岁进入国家政治教育学院,从此卷入战争;满脸雀斑的女主角玛丽洛尔,从小失明,在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管理钥匙的爸爸耐心指导下,坚强快乐的生活,因为德军入侵,博物馆转移藏品,爸爸带着她和一枚价值连城的钻石开始往南逃亡之路。维也纳的妹妹-充满正义感的尤塔,孤儿院里温柔慈爱的埃莱娜夫人,维也纳的上铺-热爱鸟类来自上层社会的弗雷德里克,孤僻且活在一战阴影下的叔祖父艾蒂安,热情活泼后来加入地下党的管家马内科太太,狡猾的宝石鉴定专家-中士冯.伦佩尔,等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
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
维也纳小时候从垃圾堆捡回一个收音机,他跟妹妹每晚在阁楼收听一个来自法国的科普节目,从此点燃起他对科学技术的强烈热爱。而这个法语广播正是来自女孩玛丽洛尔的叔祖父和爷爷自己倒腾的无线电发射器。这种巧合,让维也纳在最后紧要关头找到并解救了玛丽洛尔,两人短暂相遇,又因为身份不同,各自分道扬镳,两人走向不同的命运,那时候他们16岁。无线电真是一个神奇的东西啊,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它可以用来传送统治者指导思想和战争情报,也可以用来讲故事、分享知识和音乐。这道跨越海峡的无线电就是一道神奇的光,它传递了知识,在维也纳年幼的心中播下了爱的种子,这道光最终救回了盲女的生命。
弗雷德里克,维也纳在国家政治学院的上铺,来自富裕的上层社会,因为父母的地位进入军事学校,对战争无感,热爱观察鸟类。在大家排队对一个已经死去的战俘泼冰水的时候,他勇敢的拒绝了。最后被同学打成脑瘫,让人扼腕叹息。弗雷德里克的格格不入,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显得格外悲壮,就算是上层社会富裕人家的小孩也照样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如果没有战争,也许弗雷德里克会成为一个鸟类专家,穿梭在大森林里寻找他热爱的鸟儿。维也纳说他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我想这应该是梦想之光吧。
维也纳一伙人在寻找敌方无线点据点的时候,误杀一对母女,整个队伍都陷入自责。如果没有战争,这些人都是善良的普通人,只是在这种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环境中,没有太多的选择。维也纳每次痛苦的时候,都会回忆起在矿区孤儿院里慈爱的埃莱娜夫人和妹妹,童年的回忆支撑着他走下去。马内科太太和一群老奶奶自发组织地下党,在厨房秘密开会搜集情报,马内科曾这样对艾蒂安说:“你不想在死之前活出一点儿生机吗?”艾蒂安在马内科太太去世后醒悟,利用无线电发射器加入了抵抗。玛丽洛尔看不见,她的世界里只有声音、触感、气味和想象。爸爸为了让她熟悉身边的环境,用小木片造出了一个模拟的巴黎街区和圣马洛的街道微缩模型。有着爸爸强大的爱做后盾,她坚强勇敢的在困境中生存了下来。这些爱国之光、人性之光,始终在黑暗中指引着方向。
唯有爱、自由和艺术让人永生,它们可能只是暂时看不见,但永远不会消失。
钻石“海之焰”的传说,似乎隐射着战争的起因,违背人类自然发展规律的事情,最终会受到惩罚。最后让这颗罪恶之源深埋海底,或许是最好的结果。
除了维也纳在炮火中去世,爸爸失踪,其他人都在战后开始新生活。最后维也纳的妹妹尤塔也知道了他哥哥曾经发现的关于无线电的秘密。这样的结局也是作者最好的安排吧,对战争没有太深刻的思考,贵在写希望和人性之美。
PS:这本书的书封设计很美,蓝色的封面像海洋,前面是一只海螺(盲女热衷搜集海螺),背面是一排的盲文。
PPS:听说《老无所依》的制作人要把它拍成电影,期待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