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写了诗与酒的绝妙组合之众例,其实这两个美物联成的佳偶真是多之又多。今天在此继续援引介绍。
01.诗仙李白与酒
诗仙李白一生好酒,他游遍大好河山,始终伴随其左右的一位朋友就是助兴为歌,激情为诗的美酒,酒使他兴会无穷,面对人生世态,增添了想象和豪气,能言人所不能言,他的一生中留下了许多与酒有关的名篇。
譬如《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在此诗中用此等愤慨的言辞,表现了对现实中丑恶现象的厌恶,宣泄了诗人壮志难酬的痛苦。
读这一整首诗,可以深切体会到诗人狂傲不羁的呐喊,通篇洋溢着挣脱束缚、抨击昏庸、蔑视礼教、冲破罗网的反抗意识和自由精神,这便是李白卓而不群的个性和鲜明的自我意识,全诗字数不多却气象宏大,显示了诗人傲岸自信的人格特征。
《下终南山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乃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可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较之《将进酒》,李白这首诗写得清新恬淡。诗人陶醉在碧山、明月、绿竹、幽径、青萝等清丽美景中,与山人的心灵相通、感情相偕、乐而忘忧、摒弃名利,抒发一种坦荡洒脱的情怀。这首诗字里行间看似轻松随意,实则神思飞动,寄情幽深,在亦庄亦谐中流露出一种狂傲不羁的伟岸气慨来。
02.东坡与酒
笔者最爱的词人苏东坡素爱酒,其饮酒“知名度”虽远不及李白,但却颇具“特色”,堪称酒德的典范。如果说“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话,那么,苏东坡则是“东坡佳句出半酣”。
可谓我手写我心,诗如其人,苏东坡是极其旷达之人,他热爱生活,爱酒但并未沉溺于酒。在他的诗文中,也甚少借酒浇愁的内容,他在饮酒赋诗时写下的多是对生活的赞美和祝福。
《种德亭》
小圃傍城郭,闭门芝术香。
名随市人隐,德与佳木长。
元化善养性,仓公多禁方。
所活不可数,相逢旋相忘。
但喜宾客来,置酒花满堂。
我欲东南去,再观双桧苍。
山茶想出屋,湖橘应过墙。
木老德亦熟,吾言岂荒唐。
此诗充分反映了苏东坡在任期间为民服务的畅快心情和“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爱民思想。
最能反映他与百姓亲密无间的莫过于《登云龙山》这首诗了。 诗云:“醉中走上黄茅冈,满冈乱石如群羊。冈头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歌声落谷秋风长,路人举首东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苏轼身为官员,不摆官架子,平易近人,老百姓见他醉倒睡在石床上,无所顾忌,拍手大笑。这不仅生动描绘了苏轼不拘一格的豪情,而且体现了他一贯爱民如子的思想。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末句发出"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一声感慨,提示出诗人“消极悲观不是人生的真谛,超脱飞扬才是生命的壮歌。既然人间世事恍如一梦,何妨将樽酒洒在江心明月的倒影之中,脱却苦闷,从有限中玩味无限,让精神获得自由”的情怀。
无戒365天写作日更营 写作第4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