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原子以及离子 - 草稿 - 草稿

      昨天是我上的人生中第一节化学课!这堂化学课不仅象征着一个新科目的开始,也说明我要开始在新初三这段旅程中迈出脚步了。

    昨天上课时,老师向我们展示的第一张PPT上面标示着“生物研究生命运行的规律,物理研究物体运行的规律“而下面有一个很吸睛的被紫色框框圈起来的问题:化学研究什么?其实化学想要引导我们进入微观, 在微观上来观察:物质及其化学反应的一门学科。

      而我们接下来的课堂便是对这句话更深的一个解析。首先既然是观察物质的变化,那我们就要定义什么是物质。如果我们去网上查物质的定义,那么网上可能会给你这个答案:物质是一切表象的载体,是客观实在。并且物质是不能被创造和消灭的。比如我们身边的树木。土壤,石头…而物体是什么呢?我们身边存在着很多物体。比如用树木做出来的木桌子。很多人爱玩的弹珠。魔方或者用来装方便面的盒子。这次全部都是物体。而他们则可以被创造出来。所以物体与物质的区分是一个比较麻烦的点。

      而我们剩下要聊的一个比较麻烦的点。便是这句话中我们如何定义“微观“,我们会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但是如果从更微观的层面来看,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再下面看的话我们还会了解到质子,中子电子等等。所以说,我们再把这句话精确一下的话,便可以说成: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及其化学变化的学科。

      我们刚刚提到了。分子构成物质原子构成分子,但是他们难道仅仅只是一些相同或不同的原子或者一些相同或不同的分子。抱在一起就可以构成吗?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他们真的是这么构成的话,那这个物质绝对是一碰即散的,为了保持物质的形态,分子之间一定是有一定的连接力的,那我们再把这个想法套用在组成分子的原子上,是不是也是同样的道理呢?我们再来看这两股力量。大家认为哪一股连接力会更强一些?我们就从一个生活实例来看。我们把液态水加热之后,会发现水变得越来越少,那是因为他们都气化了。而气化正是因为水分子之间的不再连接。但是在加上之后,水分子依旧是存在的。这就说明原子之间还是会有着连接力,我们这么一比较答案是否就显而易见了?

      在课堂的最后十分钟。我们又学习到了一个新的量。叫做离子我们从一个实验来进入离子。这个实验的名字叫做盐水导电实验。把两个有电的导线放在一盆水里。两个导线连接的二极管并没有亮。但是我们会发现在水里面加入盐之后,二极管却亮了起来。这说明什么?说明盐可以导电。并且在这里起到了一个导线的作用,而他能导电就是因为盐的物质中含有离子,而我们便把离子叫做可以导电的原子。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这篇文章中提到了两个比较重要的点。1  化学的本质:在分子原则的层次上去研究物质及其化学反应的一门学科。2  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离子是带电的原子。离子或者原子可以构成分子而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图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