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过出生次序(birth order)理论,认为出生次序会对人的性格造成影响。
老大享受独一无二的宠爱,观点保守喜欢充当父母的角色;
老二从出生就得与别人分享,常陷入自卑但更易于合作;
幼子获得全家人的呵护,成为野心和懒散的矛盾体。
第一集是属于成德善的,内心翻滚的委屈和感动都因德善而起。
家里有三个孩子,当东西只有两件的时候,我会说我不要也可以。
我假装说自己更喜欢豆子,看了一眼姐弟手中的鸡腿,低头接下妈妈递来的鸡翅。
煤气中毒,父母将姐弟拖到门外,唯独我是自己爬出来的。
不希望和姐姐一起过生日,虽然只差三天,但在姐姐的生日上我永远只是个配角。
我经过选拔担任奥运会举牌小姐,晚上穿着韩服在院子里练习。男孩子们没有一个认真夸我好看,虽然习惯了这种玩笑。努力那么久却在接受采访时得知该国弃赛。
父母能做到的最大耐心就是认真听孩子说话。
实际上孩子很聪明,5岁就能达到成人智力的80%。
困窘的家庭条件,连父母给予的爱都没办法平等。
多年的委屈和谦让并没有得到父母的理解,她渴望被公平对待。
孩子才是父母最好的老师,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反抗来纠正父母的行为。
德善一直自我牺牲、委屈求全,周围人习以为常便也视而不见。
最终德善成了乌干达的举牌小姐,全家人都很兴奋,带着自豪告知邻里亲朋。
傲娇的姐姐也贴着门旁偷听,别扭的正焕也露出一脸邪笑,大家都为她高兴。
妈妈说,还是女儿好,即使是全校999名,也是女儿好。
爸爸在路边等德善回来,为她买了只属于她一个人的蛋糕。他告诉德善自己也是第一次做爸爸,希望她能体谅。
也许应了阿德勒的理论,德善是一个不受重视,因而有些自卑的二女儿,但这也不妨碍她成为一个善良活泼的女孩。
正焕爸爸略带神经质的冷笑话,只有德善一人愿意附和。
她欢脱地像个汉子,和胡同里的男孩们也能打成一片。
她最能体贴父母,劝暴躁的姐姐懂事一点。
她会照顾生活上的白痴阿泽,可以让阿泽不再依赖安眠药。
她能体谅患有癫痫的班长,维护她的体面和尊严。
她帮助死党美玉与正峰互通消息,对好友真情实意
德善是没有主角光环的女主,经历的是一波三折的爱情。
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当初喜欢一个人是因为别人说他喜欢你。
如果别人再说一句,其实你们挺合适的,你就更加深信不疑了。
也许不是在胡同里,也许在学校中,有个人聪明善良,成绩好又高又帅,总是找各种理由接近你。连周围人都觉得他喜欢你,于是你又相信了。
情不问缘起,一旦开始都美好地惊天动地。
你满心欢喜,以为善宇在初雪那天表白的对象是你。却发现原来他的目光一直越过你,看向的是姐姐,这样的结果尴尬残忍。
这算失恋吗?算。比失恋还可悲,从未得到却像失去了千万次。原本自卑痛楚的德善,在自作多情中丢盔卸甲
她后悔相信朋友的关于谁喜欢谁的推测,可是在听到她们说正焕的表现是真的喜欢她的样子,内心存着半分怀疑半分笃定。
她只想知道答案,那时候没有勇气,寻一句回应也要千回百转,不停地去试探。
假装颠倒希望得到他的关心,自己去参加联谊等待他的反应,送他粉色衬衫当作生日礼物。你爱的人久等不来,从热情到放弃,爱情是一支双人舞,不是一场独角戏。
如果德善活得像个自信骄傲的小公主,也许会喜欢闷骚毒舌暗自喜欢的正焕。可是她敏感脆弱又自卑,她需要被认可,被称赞,被需要,被关心,这些恰好是阿泽一直带给她的。
在守护天使那个游戏中,德善才悲哀地发现自己真的没有人爱。
她其实不聪明,处事逻辑是,喜欢喜欢自己的人。
以为善宇喜欢她,所以她喜欢善宇;以为正焕喜欢她,所以喜欢正焕。
直到东龙对她说,
“现在的孩子们只懂求根公式,不懂人生。可是你不懂求根公式,人生也不懂。”
别管谁喜欢你,想你自己喜欢谁。
那之前,她不知道自己喜欢谁,更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
沾到书本就能睡着的德善,面临高考的时候才真的有种紧迫感。她无法像姐姐一样考上首尔大学,却也不想一事无成。
六年后,双门洞的朋友重聚,崔师傅迷路迟迟不来。正焕在东龙的怂恿下,用自己的军官戒指向德善告白。他们陷入18岁的回忆,那是爱吗?德善微笑,像在听一个久远的故事。
正焕也许感动了自己,可是当时德善感受到只是疏离和绝望,患得患失后将人从心底剥离。
时过境迁,就是夏天的棉袄,冬天的扇子,这叫多余。
德善眼睛看向门口,这时候的她有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再等待被喜欢,她知道自己喜欢谁。
德善是不聪明的灰姑娘,没有贵人相助,好在一直都被温暖包围。
她没有梦想缺乏主见,连在爱情上也幼稚迟钝地可怜。
但她真诚善良、温暖可爱,平凡而又真实。
只有当能舒适地做自己的时候,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全感。
我们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