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开始在小密圈和简书上更新读书笔记和随笔,对写作产生浓厚兴趣,想想读书的时候最怕写作文,尤其怕被要求写日记,想想每天傻玩傻跑的我,每天真是没有太多事情可写,瞎编乱造真是最痛苦的事情,那时的我怎么也不会相信,有一天会喜欢写作这件事。写作除了能带来记录和分享的快乐,还是美好生活的重要部分,写作让我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书中的故事、哪怕是影视剧中的故事都更留心,更关注生活本身。
记得读研究生时,要写论文和各种proposal,一开始也是懵的,慢慢读些科学论文写作的书,才算摸到些门道,国外研究生入学,都会有专门的论文写作课程,但整体国内的语文教学中写作还是不那么体系化的,还是有些缺失的。
书中文章多由作家或记者写成,行文顺畅,因此即便有点教科书的感觉,读来却不觉得枯燥。非虚构写作,核心是要把真实的故事描述好,不同于一般新闻报道对事实的论述,当我们要写好真实的故事、表达真实的情感,这本身就是不小的挑战。本书从寻找好的话题、建立故事的结构、塑造作品的品质等方面入手,告诉我们如何把真实故事讲好,服务好读者。
故事是非常有魅力的表述形式,故事让我们知道生活如何不断发生,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好的故事就像音乐,期待读者用心聆听那些节拍和情绪。想写出好故事,要时刻保有好奇心,发现这世界上每一个有趣的存在。文字在过去100年内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电视、互联网、游戏在不停拉扯用户的时间。而且越是新鲜媒介,用户越是被动接受信息,越不费脑子。这个时代给作者带来更多挑战,要想到更多好故事、好点子才有可能吸引读者注意力。
要开始一个故事,首先要找到好点子和好话题,往往我们以为需要仰仗灵感和创意的行业,背后却是工业化的运作,比如《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介绍了系统性寻找创新机会的方法,好莱坞电影工业非常成熟和发达。同样,寻找好的写作主题也是有套路的,比如——时下最持久的议题、普适性的议题、与头条人物类似的普通人的故事、热门新闻的反面是否也是一个好故事、热门新闻中是否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点。对于想写出好故事的人来说,感知生活和世界的触角一定要非常敏感。我们总想捕捉那些恍然大悟的瞬间,但这需要时间积累。
在叙事写作中,人物特写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要探究人物在故事场景中的特殊性,一方面要探索人物的本质。塑造人物时,细节非常重要,这些细节最终指向——这个人是谁。人物特写要多关注他生活的世界和所属的亚文化。
结构是讲好故事的关键,作为作者要知道故事在哪里开始,哪里结束,中间过程如何推进,搭建整个故事结构,带领读者探索故事的意义所在。掌握叙事的距离,设计巧妙的对话,这些技巧帮助故事层层展开。叙事性写作要为读者创造一个合适的、由精神的体验组成的前后相继的序列。所有的设定、场景、刻画和背景信息,都要朝向一个归宿,最终带给读者丰富体验的结尾。意义是故事的本质,优秀的作者能够在真实生活中探寻到意义所在,并呈现给读者。每个故事都有三个层次——发生了什么事;人物对事件的感受;唤起故事普遍意义的节奏。人类是热爱故事的,它帮助我们认识这个世界,让我们在故事中思考;人类也热爱故事的形式,社交媒体中充斥了大量唤起情感共鸣的文章,却少有数据论证翔实的文章,我们热爱故事远胜过数据。好的故事需要一个好的结尾,强化情感共鸣,或是给读者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
优秀的写作离不开必要的要素——人物、场景、叙事结构和细节。塑造好人物,需要挖掘人物的复杂性,并通过一系列事情来展示这种复杂。好的人物塑造又离不开场景的构建,探讨情节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会让故事丰富起来,对话、气氛营造、情绪渲染这些要素都有助于精确地构建场景。文字天然是顺序的,这是读者体验文章的自然顺序,要想把故事讲好,要知道如何把握叙事顺序,学会节奏的把握,深谙高潮的创造。越是复杂的故事,越要小心把控细节。每个故事都有一个引擎——吸引读者读下去的悬而未决的问题,让读者不停想知道后来呢,作者的工作是认出和理解引擎,并驾驭它完成故事,而引擎是内嵌在人物生活中的,比如最近很火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大家一直想知道子君后来怎么样了,唐晶和贺涵到底结婚了没,唐晶和子君的友谊破碎了吗,陈俊生和凌玲过的长久吗,这就是故事的引擎,大家越想知道后来呢,故事就越有吸引力。
终究,作者要不断寻找故事,离不开对生活的细致扫描,多看书,多与陌生人交谈,与这个世界多多交互,只有这样的交互,才有充实的内心,这样的内心才能释放出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