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谈“呵呵”

     

      在“哈哈、嘻嘻、呵呵、嘿嘿、噗嗤”等几个关于笑容的象声词中,“呵呵”原本是表达浅笑、微笑的,应用最为广泛。但曾不知几何时,“呵呵”一词在网络语境中几乎变成了专表不屑的意思,成了嘲讽的笑。


        我原本也不知此事,挺喜欢用呵呵表达自己对人善意的客气,浅淡的害羞或是赞同。但在某次,经人提醒,这个词已经变为不屑的意思了,不可轻用。我百度查之,果然有这么个说法,比如对某人某事不屑,就会说“那我就呵呵了”。自此之后,我每当想打呵呵两字的时候,就会不由地楞住一下,然后要么只是发个微笑的表情,要么就打哈哈代替了。但是呢,哈哈这词,感觉笑的强度太大,生活中值得这么笑的事情不多;嘻嘻这个词,总感觉笑起来有点小女人样,对我不适用;嘿嘿,更有点狡黠,挺有阴沉的嫌疑;噗嗤,专表忍俊不禁的时刻,应用非常有限。因为不能呵呵了,日常聊天感觉挺受限制,对网络上不知觉间形成的这种习惯,我颇有不满。

 

    这几日读一本苏东坡的传记,不意却看到东坡在给友人的书信中竟多次用了呵呵一词。比如:“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 “一枕无碍睡,辄亦得之耳,呵呵”,“不尔,不惟到处乱画,题云与可笔,亦当执所惠绝句过状索二百五十匹也,呵呵”。我再百度查看有无同类的话语,不想此事也早有人研究过,据说在东坡留存下来的作品中“呵呵”之处竟有45处之多。更有人研究认为,“呵呵”一词可能就是被苏东坡最先应用于笔端的。学术的研究,确然与否,姑且不论,但苏东坡喜欢呵呵,却是可以肯定的。而且这位著名的呵呵先生,每次呵呵,都是表亲切、率性而用的,完全没有现今网络上表“不屑”的嘲讽之意。

    习惯总在不经意间形成,有个人的习惯,有社会的习惯。个人的习惯,不中意的,可以立马着手就改。社会的习惯,却是约定俗成的,对之不习惯的个人难免不受影响和束缚。对呵呵这个词现今在网络上形成的这种习惯,我是颇为不屑的,但我不准备用“呵呵”来回敬我的感受。那样,我可就真的上了愚人们的当了。呵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阿卡西公益阅读分享 Q问债务原因与金钱关系 A看到的画面是你在和金钱赛跑,你在后面追逐金钱,金钱长着翅膀跟你玩捉迷...
    芊柠的诗阅读 402评论 0 0
  • 下午接到儿子,儿子说先去打印数学作业,就先和儿子来到了复印社,打印完就往家走,回家一看,孩妈还没回家呢,手...
    北坛阅读 214评论 0 0
  • 【惠民说】 人分三类: 1 大智若愚 2 智者 3 愚者 大智若遇的人看起来傻傻的,甚至真的傻傻的(如数学考试...
    四通四达阅读 362评论 0 0
  • 眼花缭乱的人群,多数的两人相互依偎 我又何尝不羡慕 还残存的日子 潜意识里便被自己定性的如此一般 念想、太多不像是...
    未亡人Bm阅读 17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