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情绪化的深坑,才发现职场出色的人只做好了一件事

图片发自简书App


伤春悲秋这件事,在文艺小清新的世界是一件饶有情调,自娱自乐的小爱好,一度觉得保持适当的敏感性会对自然和他人拥有很好地体察和链接。

不过这种状况在工作之后发生了崩塌和重建。

印象很深的一任老板是一个共情高手,他很关注我们做事的状态和情绪,认为细腻且高自尊的人只要心态上调整对了,具体做事上完全不用太担心。

所以,他多数时候顺势而为,总能将想不通的事情平铺直叙,有时也会包容下属的小抱怨,令人心悦诚服,如沐春风。

接手支行之后,我换了一位新的顶头上司-年轻气盛,强势果断,对工作成果要求极高。过程中的困难和转折他不是太在意,只要结果ok,你这个人就ok。

支行刚刚起步阶段,面临机构新、人员新、业务新等各种各样由新产生的问题。而且在那一年,全行业务发展思路出现大调整-重负债变为重资产。拉拉存款轻车熟路,要转变为大力推动贷款还是很考验信贷调查技术和市场研判的能力,当然前提是获客渠道要扎实畅通,且有质量。

而这一切需要时间的挑战,在面对沉重又刻不容缓的指标考核时,压力可想而知。

我多次试图向他汇报一下当前的情况和难处,得到的回复中心思想只有一句话,“我把你派到哪里,你就要把哪里的事情搞定!”

当时不理解啊,事后想想这是一句多么简单粗暴又字字矶珠的至理名言。

老板要请的不是扮演脆弱敏感,内心戏爆棚的“林妹妹”,也不是收容一群幼儿园小朋友,看我们肆意地笑,不必负责任地碌碌无为。老板想要的,就是我们可以把责任下的工作搞定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失落、迷惘、无助后,我停止了情绪化的纠结和无意义的空耗,沉下心在一个无论怎么左冲右撞都无法突破的困局中,做一些具体的、之前没被重视的小事,比如:员工培训、加强与条线部门的沟通、拜访同级支行交流取经,以及全身心投入业务开拓中…

很快,我发现原来束缚自己的情绪枷锁不知不觉解除了,支行发展也犹如一个舵盘,慢慢旋转并带动起越来越强的势能。

行动治愈一切焦虑,当我们把“任务搞定”树立为职场终极目标时,我们着急要做的只有努力提升自己,学习技能和经验,埋头去搭建自己的解题模型:一遍遍试错与演算,谁又会有心思空费心力,顾影自怜呢?

当有一天真正将自己打造为一个问题粉碎机,运行响应速度和情绪预热时间不断缩短,我们才能专注于解决问题本身,在潜意识里与自己的情绪和解,人才会变得越来越自信。


图片发自简书App



职场情绪化的高危场景

1 以交朋友的心态对待职场工作

很多初入职场的人,很多会延续青春期和校园里的生活习惯:容易和一起吃饭、一个部门、同批入职的同事成为朋友。

职场是一个有明确运行规则,需要承担职业角色设定的场所,以完成工作任务、达成业绩、获得经营利润为导向。这个和家庭由情感联结,需要包容和理解的逻辑不太一样。

以交朋友的心态开启职场之路,尤其在没有学习好职场规则,扮演好职业角色之前。我们容易夹杂太多的个人情绪进入工作,大家一起相互打气,正能量还好,多数时候很可能是一起吐槽,相互掣肘,肆意索取甚至是背后一刀,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当然也不是说,职场不能交朋友。我有一位九年的职场好友就是在工作协作中建立信任,大家充分了解后相互欣赏,彼此支持,能够站在不同视角为彼此充当一盏灯,一个栏杆。

我相信这一定有频率相投的原因,但更多是在职场规则熟悉后的甄选,才让我们的友情历久弥新。

2 被害者妄想症

“老板叫了所有同事开会,负责一个新项目,为啥没叫我?”,“这次加工资,这么小气,一定是对我有意见”,“我这么认真写的论文,竟然名字用放大镜都看不到”,“三易其稿了,这个老板真是13”…

太多的关注点放在了自己身上,将个人感受作为行动和判断的导向,有时候还会沉溺其中,无法自拔。

3 一出状况就要“撂挑子”

这个状况有点像西游记里,团队闹矛盾或者师傅被抓走时,猪八戒的台词。老猪活泼可爱,却没有将解决问题放在职业进程的首位,有了麻烦马上想到的是保全自己的利益与情绪。

职场上发生意料之外的情况真是太在意料之中了,普通人的第一反应是逃避,无法逃避时,多数人选择掩盖。而真正有职位精神的人会迎难而上,解决了问题再说,比如:令人尊敬的救火队员。


图片发自简书App



几个建议改善职场情绪化

1 自信

我很崇敬一位职场女前辈,她由内而外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和女王范。一种强大的气场让人敬畏,甚至让人不由想讨好。同时她又充满智慧,逻辑严密,看一眼就知道哪里有问题,一般人很难蒙骗她的判断。

我觉得这种魅力来自于她三方面的特质:自信、睿智以及专注。

建立自信,老子的“道德家”告诉我们要无为而治,注意这里“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为什么特定目的去做。

每个人天生不同,因此每种存在都值得被爱。我们尽情挥洒自己的热情和生命力,不为某人,不为某事,一切只为自己。你喜欢我也好,不喜欢也好,我就是我,大大方方,坦坦荡荡,独一无二的烟火。

其次,摆脱“冒充者综合症”

无论男女,都在一定程度上,觉得自己不配某种既得荣誉或地位,认为自己名不副实。

一个有益的建议就是保持高能量姿态:双腿分开,等肩齐宽;双手自然放松垂于身体两侧,抬头挺胸,下巴微微上扬,保持几分钟,人体能量就会显著上升。

有自信的人,会不由自主获得别人的高评价,因为大家的评估信息并不完全;另一方面,你怎么看待自己,一念万物生,事情的发展也会呈现对应的反馈。

2 不要拘泥在小缺点和不重要的细节上

别人的好评听过算过,对待一些批评也不用照单全收。

要知道:

人有缺点太过正常;

每个人差评的出发点和角度不同,所以很难讲客观公正,你很难让所有人满意;

二年级不会的数学题,三年级自然就会了。有些问题是需要靠时间和我们的认知去改变的,所以有些事情就算意识到了也无法马上改变。

保持整体向上,向好的生长趋势,就算有点小瑕疵,也会化为个性和特点,可爱而不讨厌。

3 做事第一

史蒂芬科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开篇强调要事第一,对于我们来说能坚持做事第一已经极好。

上周去一位朋友的办公室,发现桌面上躺着一本《商界》杂志。有点亲切,也有点激动:这么多年,很多时尚杂志都停版了,这本伴随我少年时代的杂志竟然还在。

我记得第一期是微软中国CEO吴士宏的励志故事,她总结自己的经验就是不给人生设限,愿意尝试一切挑战。人事部问她会不会打字,她电话里直接答应说会,然后马上找学校学习,彻夜苦练,两天之后的面试竟然秒胜在职的同事。


工作是最好的修行,这句话即入世又出世,换作另一种表达:吃工作的苦,享生活的福,与你共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