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的年度大戏又拉开了序幕——高考。网上那些视频、标语等等之类的东西在激励考生。即使是已经进入大学一年的我,看了之后依然热血沸腾。还是会不禁想起那段虽有遗憾但却无悔的日子。还记得高考后度过了一个有史以来最漫长的假期,期间不免和朋友小聚,畅谈期待的大学生活。至今任然记得每个人的说起未来时,眼中的那抹不容忽视光亮。那是一个自己创造的属于自己的为来。
2016秋季,我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步入大学,见到了我的室友。寝室四个人,来自天南海北。但除了我之外,其他三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的父母或者亲戚都从事于与这个专业直接挂钩的领域,而我纯粹是因为一个意外才念了这个专业。大学的友谊总是瞬间建立起来,渐渐我了解到,他们也有很多无奈。选择这个专业虽说是他们父母的意愿,可自己也默认。我曾问他们毕业以后真要按照父母的安排走吗?他们回答让我很震惊,“现在那么多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我有现成的我为啥不去,工资可观,还不累。房子、车子、票子都不用自己操心。多好啊。我只需要拿到那一个毕业证就行了,多少人求之不得啊!“我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就呆站在那里。
是啊!多少人求之不得啊,但同样有许多人不屑一顾。这样安逸的生活看上去似乎很完美,可总是缺少了自己的那一部分。自己的未来如果不是自己创造出来的,那该有多虚幻呢?也许他们的父母认为这是自己能给予孩子“最好的未来”。这样的“一条龙”服务真是让人“羡慕”。
但说归说,这样的父母真正落在自己身上时,不知道我是否还会坦然接受这样的一生。我一直认大学就是一个储蓄站,为自己以后的人生储备足够的能力、勇气。让我能够有能力和信心去创造属于我的未来。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韩国教授的演讲视频,他做了一个关于90后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90后50%以上的人都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这个教授曾去北京中关村调查,期间看到6个年轻人挤在一间小套房里在创业,在那个狭小的空间里,但他们仍然对自己的创业梦充满信心。他感到很困惑,就问:“如果创业失败多危险,去大企业或者当公务员不是更安稳吗?”其中有一人回答说:“去再大的公司有比只能领工资更不安的吗?”
有许多与他们相似的人,他们并不是因为走投无路才开始创业的,恰恰相反大多数都是毕业以后明明有高薪的工作在等着自己,可他们依然义无反顾的选择在最美的年华里去奋力一搏。且不说他们是否会成功,起码他们尝试过去打破束缚自己的绳索。在年老的时候不因为自己未曾创造过自己的未来而叹息千万。
趁着我们还年轻的时候,动荡一点的生活似乎也没什么不好。因为似乎人总要体验过的那些不安与彷徨的日子,以后才能心安理得的过着安稳平静的生活。安稳向来是建立在动荡之上的。
还记得毕业时,曾畅想过的未来。也许会碰壁无数、也许会头破血流,但比起毫无波澜的过一生,我更愿意选择自己创造的那个不有无数种可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