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又会迎来一波降温。这种冬天阳气不藏温度很高,春天又“倒春寒”的状态,对咱们的身体特别不利。
这次降温加重了外寒内热的状态,所以用药上要以辛凉辛散为主,同时必须兼顾脾胃之气。
1降温后常见的症状
1、牙疼
产生原因:外寒内热,阳郁不升,郁而化热,热邪上行。
注意事项:不要用所谓去火药。像三黄片、牛黄解毒等苦寒之药,易伤脾胃,损阳气,加重阳郁,病情加重。
治疗方法分两种:
a、由于前段时间过食酸味、甘味的食物引起的,例如很多水果为酸甘的。
手法:
①、顺经刮督脉21遍,膀胱经49遍。
②、阳灸,偏历穴(揣穴痛侧)14壮,双侧大杼穴各14壮,中病即止。
辨证准确,取穴正确, 用点揉疼痛也会当时缓解。
b、由于前一段时间比较着急,或者吃了辛辣的食物,或者过食羊肉,或者喝了网传防温病的辛温汤(花椒、桂皮、紫苏等味厚、辛温盛的香料煮水)这些都特别助热。
手法:
①、顺经刮督脉21遍,膀胱经49遍。
②、点揉合谷、太溪、足临泣49遍以上。
牙疼不建议艾灸。容易助热。
2、腹泻
这次降温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腹泻症状可能会变得越来越严重和普遍。
到了三月份的主客气是少阴君火和少阳相火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传播比较广泛的上吐下泻的症状。并且在中医的治疗层面而言,那时的腹泻类疾病可能比现在的外感温病治疗起来更麻烦。所以大家注意腹部的保暖,饮食注意清淡,多揉腹部。
3、关节疼痛,关节不利及水肿
肢体的关节疼,关节活动不利以及水肿与腹泻症状非常相关。很多人这些症状和腹泻会同时出现。
就是这个人一腹泻,关节疼痛就加重,很多人在这时没法走路,或胳膊没法儿抬起来,其实这是典型的木郁乘土。
春天木气不升发,就会影响脾胃,这也是我去年一年都在强调大家养脾胃的原因:就是预防木气乘土。正如《伤寒论》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脾病了就会出现吐泻;肝主筋会出现活动不利,关节比较疼;木气瘀滞就会出现关节疼;木郁而后乘土,就会出现上吐下泻之类的疾病;脾虚之后湿气内生,这时候往往就会出现水肿,尤其是腿部的水肿更明显。
注意:近期出现的关节疼一定不要吃止疼药,会加重脾胃的损伤。到了三之气和四之气会出现很严重的湿病,或者很严重的水肿类疾病。
4、胸中疼痛
最近很多人都有胸闷,胸痛的症状。可以用缓解的手法,刮膻中敲打心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