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宿舍旁边就是操场,每天晚上会有很多同学在那夜跑,陆陆续续直到夜深。因受这种氛围影响,我也想加入其中,但没跑几天就放弃了。原以为跑步很好玩,跑了两天发现一点都不好玩,又累又喘又无聊,还不如宿舍上网有意思。于是,果断放弃,大学七年再没跑过。
从小到大一直对运动不敢兴趣,认为自己没天赋,在体能测试时扔个铅球差点没砸到脚。上班后又因工作忙没时间,几乎从不运动。但从去年开始,我陆续接触了太极、瑜伽、游泳、民族舞、羽毛球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感受,选择瑜伽和游泳作为长期运动项目,目前来看坚持了较长时间,这点让我自己都有些吃惊。
我这么一个不爱运动的人为何能坚持下来?
首先,不得不说现在的空闲时间比之前多出不少,这多出来的时间给了我尝试更多可能的机会。
除有时间外,更重要的还是自己对运动认知的改变,运动不是打发时间,不是从众。跟大学跑了两三天放弃不一样,现在我依然不觉得跑步有趣,但是却觉得锻炼身体很有必要。
“成为沃伦巴菲特”的纪录片里,巴菲特说过一段话,如果送给你一辆豪车,告诉你它是你这一生唯一的一辆车,你一定会非常爱护,而我们的头脑和身体正如这辆车,一生只有一个,你说能不重要吗?能不好好爱护吗?
虽然跑步不是很有趣,但跑步可以增加我的肺活量,增加血液含氧量,会产生内啡肽和多巴胺,这些脑垂体分泌的物质可以为我输入更多的精力和能量,帮我随时脉动回来,认识到这一点就已足够让我坚持下来。
由于对运动的认知发生了改变,从大学时盲目从众到现在有明确意识和目的,于是,只要有空余时间我都尽量运动起来,趁午休上瑜伽课,或者游泳,或者跑步机上快走。
午休同样,以前觉得午休时看美剧很过瘾,很欣慰可以一边看剧一边学口语,结果一看就停不下来,半小时午睡计划也泡汤,结果就是下午上班昏昏沉沉,晚上回家更是疲惫不堪,无法专注投入地陪伴儿子玩耍。
在对中午看剧的爽和下午的精力充沛做了权衡后,我选择把精力充沛放在优先级,如果看剧停不下来就不看,改成看书,看一小时的书后再休息半小时,这样既保证了看书时间,也保证了午睡时间,更是结束了之前看剧无节制的糟糕状况。即使在科三路训时,中午只有短暂休息,我也要找个地方眯十分钟,以确保下午可以专注高效地训练。
就这样,睡眠和锻炼成为我保持精力的重要途径。未来,也会一直坚持下去,每天早睡早起,每周定量运动。
现在的我越来越不在意他人的眼光和评价,脸皮越来越健康,只要认为值得做的事就会自动打开屏蔽模式,他人爱怎么看怎么看,我按自己心意过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