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母出场时是这样介绍自己的:“坦格利安家族的“风暴降生”丹妮莉丝、铁王座合法继承人、安达尔人和先民的合法女王、七国统治者暨全境守护者、龙之母、大草海上的卡丽熙、不焚者、镣铐破除者”。
这段冗长的名字里记录了经历。不过在《荷马史诗》中曾讲述了伟大的阿喀琉斯出场时是这样说明自己的:“ 我,阿喀琉斯,英雄帕硫斯之子!”也只有阿喀琉斯才配得起这样的介绍。
名字是相当重要的线索。尤其在面对这个世界时,记得自己的名字是一项相当艰难的事情,更何况这里面还需要包含着高贵的品质和德行,包括后世的评价。一个人如果无法在活着时掌握自己的名字,那么在身后时,这个名字或许会被人为的增加相当多的附加。这也是历史的一部分。
约翰·亚历山大·汉默顿(John Alexander Hammerton)这个人我接触的相当之晚,尤其在面对欧洲历史的时候,凭借诸如“欧洲简史”之类的作品是无法体会波澜中的细节,这种大事记式的叙事顶多让读者知道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的辑要。却无助于对于历史的进一步的认识。
阅读讲究层次,也同样讲究宏观和局部。缺乏细节的历史著述常常会在“二元论”式的演绎中得出结论。丝毫不负责任的将结果归结为“历史的选择”。而这,正是我深深质疑的地方。
历史不会做出任何选择。历史是冷冰冰的,只是记述的人往往怀着种种深情而已。但是任何记述历史的人都不会在“假设”当中沉迷,只是将”假设“作为发展方向的猜测。所谓“前车之鉴”就是来源于此。
我现在常常将历史著作当作文学作品来读,历史著述的好处在于它不会在人的内心世界探寻什么,更何况历史著述也没有给每一个当事人留下可以大段独白的空间。历史著述将多余的感情摒弃在外。就像一部文学作品中只留下名词和动词了。副词和形容词统统不见了。在阅读凯撒的《高卢战记》时就可以体会到这种简洁,与凯撒快如旋风的战略风格是一致的。如果仔细研究凯撒的《高卢战记》,这部著述到现在仍然不失为一册优秀的战术及战略的指导手册。只不过其中罗马兵团里的重装步兵、骑兵和轻步兵需要换成现代步兵、机动部分、机械化装甲兵而已,无论是凯撒时代,还是在现代,有一个基本的常识就是我们面对的地理环境变化不大,一场战争仍然需要我们跨越距离、路程、山川、情报等共同之处。即便如此,阅读《高卢战记》之后只会产生深深的尊敬。凯撒作为一个指挥官的伟大是无与伦比的。我们只能望其项背,紧随其后。
而在修昔底德所著述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记述的有关伯里克利在墓园落成典礼上的演讲全篇相当之珍贵。这篇来自3000年前的演讲,时至今日已经不单独属于雅典城邦了,而是属于全部后辈之人的。作为距离这次演讲时间最近的一个人,修昔底德的敏感及收集保全了人的智慧和伟大。
而在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中,我们不需要去指摘任何一个人。我们只陈述事实和已经发生的事情,以及带来的后果。这样历史记述的风格相当程度上造就了吉本的这部的巨大声誉。任何恭维的献辞都会让我觉得无法与这本书本身的品质相提并论。所以针对这部书的评价之语相当的谨慎。乃是因为这会暴露评论者的浅薄。对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让我感兴趣的是它的写作过程和出版时间。那个时代正好是中世纪的尾声。吉本对于罗马帝国衰亡过程的探索就好像也是同时记述了中世纪的衰亡一样。不得不说,在面对历史时,人的心思是一样的。
如果埋头以上这些著述,没有一年半载是无法走出来的。更何况这些著述本身就具备难度。所以约翰·亚历山大·汉默顿(John Alexander Hammerton)的重要性在此刻可以正式出场了。《西方文化经典》(历史卷)就是来自约翰·亚历山大·汉默顿(John Alexander Hammerton)的经典作品。这是一部撷取精华但不失稳重的作品。对于汉默顿的《西方文化经典》有这样的评价:
滋润灵魂和复刻记忆的穿越时空之作
激情重耀人类历史辉煌时的思考之光
再现西方文化思想发展史的基本脉络
这样的评价衬得起汉默顿这个名字。在我阅读完汉默顿《西方文化经典》(历史卷》之后更是这样认为。汉默顿的著述不是现在引入,而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引入。汉默顿对于以上我引用的历史著述在内容选材和精髓把握上采用了另外一种方法,再加上诗性的语言编排,让这些让人生畏的作品呈现了迷人的一面。
汉默顿在《西方文化经典》中所罗列的西方历史著作计有19部。在这双火眼金晶之下,这份书单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得。汉默顿在每一部著述前都增加了一段简要的评价,这一段评价需要仔细、反复去体验才会理解。
汉默顿在《西方文化经典》(历史卷》中没有掩饰对吉本所著《罗马帝国衰亡史》的喜爱。汉默顿足足整理了20个章节有关罗马帝国衰亡的内容。要知道对于整个欧洲来讲,罗马帝国早已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可是罗马帝国的轮廓和影子迄今仍在。我想这也许是汉默顿想提醒我们的地方。这一段有关欧洲的历史是无论如何都不可以绕开的。
在汉默顿的《西方文化经典》(历史卷)还让我们可以看到平素很难发现的品质之作,例如伏尔泰所著的《路易十四时代》、巴克尔的《英格兰文明史》、弗里曼的《诺曼人征服史》和白芝浩的《英国宪法》等著作。这些成书于18、19世纪或更早的书会让人大吃一惊的。也只有阅读到这里,我们才会理解洛克的《论政府》和托克维尔《旧制度和大革命》绝不是突如其来的著述,更为准确的描述应该是历史的阶段性总结。因为在那之前类似的问题就已经发生或是产生巨变了。只不过到了洛克和托克维尔这里才形成了系统性的解释和阐释。而在洛克和托克维尔的著述中出现的一些例如政府、权利、法制和民权、民主等观念在他们之前更早的时间里早已吹拂日久。这一点无比要认识清楚。
我们还得为汉默顿笔下采撷的历史片段所表现出来的文采叹服好一阵。例如在采用的弗里曼所著《诺曼人征服史》中汉默顿将焦点凝聚在法王威廉和英格兰哈罗德对战这一事件上,我不得不引述汉默顿的文字,让它展示历史的美:
英格兰被彻底征服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了,就像奉着上帝的旨意一样,从那天开始,诺曼人席卷了整个英格兰,直到在英格兰的国土上再也找不到原住民的领头人,直到所有拥有英格兰血统的人都身不由己,遭受奴役,直到他们羞于称呼自己为英国人,直到英格兰人不能在称之为一个民族。
-------弗里曼 《诺曼人征服史》节选
在上述这一段文字中使用了五个“直到”。硬生生将读者逼入一个死角动弹不得。这一段历史叙述总结下来就是四个字:亡国亡种。
这也难怪汉默顿在评价弗里曼时是这样说的:“弗里曼的文笔之细致,史料之精确,批判力之高,都是旁人难以超越的。畅游在他的书中,人们仿佛可以回到过去直面这些历史人物,他因此也留下了许多充满生命气息和活力的传世篇章”。
通篇阅读完这部概要式的著述,就会发现与当下流行的“速读”作品之间的天壤之别。在汉默顿笔下的希罗多德《希波战争史》一路到白芝浩的《英国宪法》,此种阅读经历不是一种心情非常愉快的体验,相反是莫名的悲伤。在这些历史著述中,我们安静的观看了各式各样的阴谋、残杀、铲除、争斗、篡位和不幸。历史学家也同样需要保持足够的克制与冷静,才能在面对这些不断需要流血才能书写的历史中保持个人的观点和客观的描述。在这些历史著述的阅读中也能感受到与阅读中国历史著述中的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历史走向在这种阅读体验中得到了验证。但是在以上的著述中有一点可以明显感受到一段“三段式”的进步阶段:
人与神并行在大地上
人与神的决裂
神的隐退与人的凸显
而这种“三段式”的进步大概花费了3000年至4000年的时间。而如此之长的时间里,在无数生灵涂炭的道路上,我们走到了现在这一步。我认为,我们距离“人类”这个名字仍然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但这不代表我们没有勇气和胆识。尽管前路依旧未知,但时间的行进不会停止.....我想这一点汉默顿会保持同样的态度。
汉默顿所著《西方文化经典》(历史卷)选材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