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帽”多用于贬义。从流传甚广的一个故事可以看出来。传说清朝著名的诗人袁枚准备出发去做地方官,就去向他老师辞行。他老师就问他,你准备出去做官了,难免与人接触应酬,你想好怎么应对了吗。”袁枚说,我出去之前已经做了一百顶高帽子。准备有遇到什么难缠的人,先送给他一顶,之后事情就好办多了。他老师就教育他,说我们是读圣贤书的,你怎么能做这么个圆滑的人呢?”袁枚赶紧说,是是是,像老师您这样高风亮节,为人正直的人,确实不多了,我当地方官应当牢记你老人家的教诲,以你为榜样,这样才能做出好的成绩 。老师非常高兴。聊了点家常。袁枚就退了出来.出来以后。袁枚对友人说,现在已经变成99顶高帽了。这个故事代表了一种思潮,凡是说出的话只要是以让对方开心说的,都被认为是阿谀讨好。被认为是奸诈的象征。
在这种情况下,高帽从原来一顶高高的帽子被诠释成一种狡猾的代名词。其实我认为,更准备的应该叫做伸缩帽,阿谀同时伴随着的是对地位不如自己的人戏谑和侮辱。所以,阿谀的时候跳起来,帽子就会变高高,遇见不如自己的人,帽子就会弹回来。这才比较形象。但是高帽始终是高的,怎么能作为阿谀奉承,反复无常的小人的代名词呢?
那么,在这个世界上,对于一个现象的理解,有没有不同的诠释呢?我想应该是有的。
究竟是不是阿谀,是从人,事,情来综合考量的。举个例子来说领导的儿子结婚了,领导从地位上来说是比你高。但是新人双方并没有什么特别好或者特别坏。从而你说了句这个新娘子漂亮又能干,看你公子也是帅气,有才华,绝对是遗传了你的优良传统,这真是郎才女貌。就算他们又矮又丑,也很无能,你说的和事实相差很大。也属于正常交际。在从你说这句话的动机来看,大部分人恐怕只是说个喜庆话罢了。如果这还离得你太遥远,就拿在简书这款平台来说,你看到一篇文章,并评价说写的真好,对我很有帮助。除去特别的情况(比如奇葩下流的文章。)。就算写的很普通,也可以 得到鼓励啊。就算说的夸张一点,也不是要去达到什么自己的目的。
人性,终究具有多样性,所以不能用单一的思维去解释。高帽,制造高帽,给人戴高帽,既可以用来溜须拍马,用来被溜须拍马的小人利用来给自己进行肮脏的交易创造一个环境。也可以被用来鼓励一些新生的事物,给他们继续前进的动力。还能在人际交往中,起一个润滑剂的作用。是有很多作用的。不同的人可以用来达到不同的目的。我们已经生活在这个高帽子满天飞的世界了。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是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好好利用这些高帽子,同时把持住这个度,不变成阿谀奉承的小人,把它戴出个新高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