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书院

也许是时候,和朋友们打开我的内心,分享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了。

四十岁以前,不管如何伪装,事业的雄心总是不可遏制的驱动你四处奔波,夜以继日;四十岁之后,如果还把在这尘世中的作为看作终极,那就真是有些“执迷”了。四十岁之后,人安安稳稳地定在那里,省察和修行自己的灵魂和体魄,探索自己和无限世界的联系,也许这才是“四十不惑”的本意吧。

事可以还是做,但不再一定要有个好的结果,更关注的是做事时的姿势,动作,和周围气场的默契以及心的涟漪的节奏;学习人如何由内而外的变化和转型(transformation)。

四十岁之后,重新理解学习的内涵,“学而时习之”,这不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是生活的全部。

于是建立自己「一个人的书院」,把学习看作人生的唯一要务。

年龄越大,越来体会自己那刻在骨子里的孤独,你无法彻底理解另一个人,而另一个人也无法能够彻底理解你。无论婚姻、家庭、单位还是闺蜜一般的朋友圈,都无法掩盖这个生命的本质。

我接受,我也享受一个人的独处。但是对我而言,任何看起来很浪漫的事物也有其不能承受的肉欲的一面。如张楚所唱,“春天到了,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人的动物性决定我们归根究底是群居的动物,虽然我也知道分享终归是有限度的,它终归也不可能替代那内心深处的孤独。但是,我仍然相信通过这样的分享可以缓和孤独带来的焦虑和抑郁,可以用这样的分享来自我疗伤。

是的,我希望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和你聊聊,听听你的回应,我的朋友,你可以点赞,甚至打赏,也可以默默地看着,一句话都不说。我都会感受到这种友爱的能量,然后我可以安静地睡去。

在这一个人的书院里,我会分享我在禅修中的冥想,那困扰我,和让我喜悦的,那些浮起的久已尘封的记忆和许多奇异的不只从哪里来的图像。禅师告诉我,这些都是幻像,我们知道了,也就放下了。我听着似懂非懂,但涅槃那样的觉悟似乎不是我此生的目标,所有这些的“幻觉”,我试着珍惜它,描述它,也许写完了,就放下了。

我也想分享困扰我身上许久的疾病和对养生的探索。这些疾病在我三十岁末的时候突然袭来,那时候其实已经有种种征兆,但是我忙于做事,而毫无觉察,以至于它们袭来的时候,我手足无措,甚至常常浮起死亡的阴影。我也曾经背着一个中药罐子,前往马来西亚的神山深处,希望奇迹出现,百病痊愈。现在我知道了,其实疾病是身体在给你上一堂很深刻的课(give you a lesson),我们注定要和这个日渐衰败的肉身相伴。养生不是让你一下子“病就没了”,养生也不是一个人吃各种奇怪的营养液或者独自坐在山洞里隐居,养生实际上还是在人群中的修行,服从身体的节奏,理解它的痛苦,也常能感觉到喜悦,养生实际上是理解和学习我们有机一体的身心。

我也想分享我在公民社会的江湖上的行走和反思。生命中很庆幸没有进入江山的庙堂之上,虽然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很容易着迷于其中的复杂诡谲,权术的微妙以及改革者和保守者之间的惊心动魄,但是如果是当事者,那实在是需要太多的“煎熬”,和我心性差得太远。

而江湖虽然不过是江山之一隅,权势轻微,但是在江湖上,却是可以看到无数英雄好汉,无数爱恨情仇,无数荡气回肠,也有无数缠绵悱恻,我有时身处其中,仿佛就生活在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之中。现在我淡出江湖,正可以分享其中的性情中人,其中的故事,其中的实践逻辑,也反思一下人们贴在他们和贴在我身上的种种标签。虽然写着写着,真实的和想象的就可能混淆起来,但是也许真相本来一发生就无从追觅了,“深描”的过程也就是自己的重新诠释的过程。我愿意做这样的深描。

还可以分享的是我的做一个老师的种种学习经历,我是人类学家,这在大学的校园里几乎就是一个巫师。我想分享我看的那些不知所云的书,我的“异国调调”的田野经历,以及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碰撞。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也是我的老师,每天,我都能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尤其是互联网上种种有趣的东西。

恩,就是这样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高中的三年时光,有个人一直陪伴了我两年。我们都是住宿生,下课后又总是喜欢留在教室里埋头苦学,恰巧我们也一样酷爱英语...
    韩范女主阅读 3,130评论 1 2
  • 在B站看剧超麻烦,又想配合弹幕服用又怕弹幕太多影响观看效果,要么就是太密集影响到画面,要么是弹幕里的意见不合,影响...
    瞎掰少女阅读 2,885评论 0 1
  • 入diao群一些日子了,于我个人而言有很多收获:了解到熟悉人的内心活动,看到了不同小伙伴的生活方式,有了这个地方可...
    可以可以11阅读 3,635评论 8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