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鸭,永远都不会满足

Sleep Must Heal the HeartMolly Marlette - The Allumette


前段时间忙得怀疑人生的时候,我一直在问自己,什么才是工作的意义?为什么我们不得不去完成工作?为什么我们有的时候会反感工作?为什么有时候又热衷于工作、加班、永不休止?


很多都谈到自我效能。激情工作,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完成优秀的项目,拿到奖金加薪,被老板赏识,升职带团队,这个时候我简直爱上了工作。但是喧嚣过后呢?

 乏味的人生,总是在排挤各种客观的工作事务,嫌弃加班“搬砖”,杂事烦身,永远都做不完,被同事排挤而孤僻,被客户骂……就像一场永远无法翻身的竞技赛。


矛盾又很难的人生,就是时刻怀疑自己、与自己对抗的过程。为什么总会感到空虚?


人生的话题太大了,无论多少字数、日日夜夜都说不透。


很多事情做就会满足吗?是不是被一堆东西充斥着自己的生活和24小时,就能获得自我效能感?

我倾向于把自我效能感与成就感、满足感、充实感挂钩。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班杜拉认为除了结果期望外,还有一种效能期望。结果期望指的是人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如果人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将会导致特定的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选择。

有些人总是假装自己很忙,忙各种兴趣课程、健身、书法、韩语、画画、舞蹈、爬山、游泳,还得强迫自己看几本苦涩难懂的书,顺便拍个照片发到社交平台,倒灌几杯黑咖啡,跟岁月升华。


有些人却忙着网吧开黑、打王者,吃饭上厕所手机不离身,整个下午的时间都花在斗地主上面,满腹身心投入社交平台,聊完A再聊BCD……


但还是抵不过半霎时光的空暇。一旦你静下来,所有空虚寂寞冷就会袭来。


很有钱就一定会幸福满足吗?

在世界的每一处都有柯达的分店,柯达老板在全球各大银行都有存款可以随意提取支票。但是他却不快乐。在环游世界返美途中跳海自杀。


还在工作的我在胡思乱想,转手就拿起手机刷起昨晚还没刷完的那一页微博。


刷了一小时手机后发现,天啊,我在干什么?沉迷抖音,卸载抖音,沉迷微博,就必须卸载吗?

它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不可能因为你吸毒就“林则徐硝烟”,这个是不理想的。

在社交网络中精心维护着自己打造出来的形象,这个虚拟的、与真实状况完全不同的“自己”却占用着每天大量的时间。拍照、修图、拼图,关于文案也要构想一大堆,手机不离手,手机一旦超出自己视野范围,就感觉自己无法呼吸。

一次又一次痛恨自己浪费了大把时间充实了网瘾,我们都会发誓笃定“不要再沉迷”。但却重蹈覆辙和怪罪于懒癌晚期、拖延症。有了怪罪的对象,我们才心安理得,再次开手机,沉沦。

这就是自我效能感的毁灭。

其实,别那么复杂了。一上午在被窝看一部综艺,一下午在茶点里跟朋友斗地主,一晚上看了一部电影,都是我的生活。我都欣然接受。因为我知道,我不可能一天24小时都在不休不止地前景,我的身躯一点都跟不上我的灵魂。

请你慢一点吧。自我效能感回来了。

是啊,对于我来说,有钱似乎就一定会幸福满足。可是,钱呢?我至今都没有走上金钱的巅峰,是不是因为我的拖延呢?


你怎么能对生活轻易地满足?

月薪三千,可以基本维持日常开支;月薪八千,自己很满足了,可以很好的维持生活还略有存款。但是有人却质疑,月薪一万二你怎么够生活?


一下子窘迫起来。大城市物价这么高,一日三餐,衣食住行,应酬送礼,孩子教育与房贷,一定是入不敷出、捉肘见肘的。


相比那些工人等劳动力一天搬运几吨货物才一百来块,捡几个瓶子才几块钱,人和人的“差异”已经很大了。但是你总不能老是拿劳动人民的艰苦心酸来“比下有余”吧。你更渴望升职加薪,渴望有更多提升自己,没有人会觉得梦想、拼搏、奋斗不好,这些都来自与我们内心的成功焦虑有关。

成功焦虑,必然不会有自我效能感。

END

-感谢你的阅读-

转载请示,盗用必究

文章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编辑 | Kaforniay

作者 | Kaforniay

音乐 | sleep must heal the heart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