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社会,无论城乡,老人已经成为带孙辈的主力军。公园里推着婴儿车散步的、幼儿园和小学门口翘首以盼等着接孩子的,大多数是老人。跟他们交流一下,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些老人中,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当外婆的。究其原因,无外乎有以下三种:
一、妈妈心疼女儿
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从小捧在手心里长大,是自家的宝贝疙瘩。结婚后有了孩子,妈妈第一时间赶到女儿身边,全身心伺候女儿做“月子”,照料小宝宝,唯恐女儿受苦受累。
二、母女没有隔夜仇
一般来说,母女之间沟通比较顺畅,即便发生一点小别扭,说开了也就没事了。妈妈知道女儿的性格是怎样的,女儿也了解妈妈的脾气,不需要再去花时间了解。
三、避免产生婆媳矛盾
俗话说“婆婆胸前挂个鼓,背面说媳妇;媳妇胸前挂个锣,背面说婆婆”。婆媳关系是很难相处的,她们本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俩个人,因为一场婚姻成为了一家人。婆婆总认为自己的儿子无比优秀,媳妇再好也配不上他,难免会对媳妇挑三拣四,说东道西,媳妇对婆婆也不会交心。所以婆媳最好尽量少接触,避免产生矛盾。
外婆带外孙是普遍现象,大多数母女相处融洽,一家老小其乐融融。但也有外婆任带任怨带外孙,却吃力不讨好,不仅女儿不领情,女婿也对丈母娘横挑鼻子竖挑眼,嫌丈母娘没带好孩子。
我家对门邻居吴大姐,一年前从外地来到女儿家帮忙带外孙,经常碰到她推着婴儿车下楼溜达。吴大姐性情温和,见人一脸笑,她家的小宝宝养得白白胖胖的,非常可爱。吴大姐的女儿不是怪妈妈经常带宝宝晒太阳晒黑了,就是说妈妈奶瓶没洗干净,女婿也跟着掺和,觉得丈母娘不能干。吴大姐偷偷哭过几次,自己背井离乡,放下家里的一切,老公也没照顾到,却被女儿女婿像保姆似的对待,真想一走了之。想想宝宝还小,又没人带,自己的女儿女婿不是外人,忍忍吧。
社区舞蹈队的李老师,风姿绰约,舞艺出众,经常带领舞蹈队出去表演。她女儿生了孩子,需要妈妈去帮忙,李老师马上放下手中的事赶到女儿家,尽心尽力照料小外孙女。从李老师发的朋友圈,可以看到她们一家人过得非常幸福,时不常到风景区玩、到餐厅吃饭。有一次李老师过生日,女婿做了一大桌半盛的菜肴,请李老师的好朋友来家里欢聚。李老师虽说带外孙很辛苦,但心里是甜的。人活的就是一个心情,心情好人就不会老,带外孙几年下来,李老师依然风韵犹存,美丽依旧。
年轻人总会成长,总要承担起家庭责任,他们是孩子的父母,不要认为老人帮忙带孩子是天经地义的。老人也要学会放手,不可能管孩子们一辈子。等孩子们羽翼丰满,老人要懂得适时退场,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安享幸福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