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是什么性格,孩子就是什么命。

妈妈若宠溺无度、没有规则意识,孩子就会目无规矩、我行我素;妈妈若控制欲强、掌控一切,孩子就会懦弱自卑;妈妈若情绪化,孩子就会歇斯底里。


这个世界几乎不存在,父母一无是处而孩子却成长得格外优秀的案例,所有优质的果,都是因为当初用心种下的因。


所以作为母亲其实是一场漫长的个人修行,个人修行到位,孩子就会有出息,个人修行不够,自己痛苦孩子跟着遭罪。


但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意识不到这一层,一旦孩子未能表现出如其所愿的行为时,这些父母往往会抱怨孩子难以管教,而从不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有什么问题。

南京地铁站曾爆出这样一则新闻:一女孩因为总不写作业,还对妈妈撒谎。其母认为自己教育无效,便将其丢在了地铁站让社会教育。


女孩被丢弃后惊恐无助,在地铁里大哭,被警察发现。联系到这位女孩的母亲时,刚开始这位母亲矢口否认,自己是这位孩子的母亲,直到最后才承认。


表面看,这件事情似乎是一个母亲对教育孩子的无助。但透过现象究其本质,我们会发现其实孩子只是在模仿大人罢了,大人是一个情绪化、遇到问题就逃避的人,又凭什么要求孩子诚实上进呢?


有网友一针见血的评论说:“有如此情绪化,缺乏自省意识和责任感的妈妈,女儿的表现一点都不意外。”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父母是什么样,孩子就会什么样。所以为人父母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请先约束自己的行为。


不要觉得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糊弄一下也无妨。


正是因为他们什么都不懂,没有好坏对错的观念,而母亲又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依靠,因此他们会自然而然地认为母亲的一切行为都是对的,从而模仿。


心理学上有一个效应叫“蝴蝶效应”,是说在某一个地方蝴蝶拍一拍,到别的地方就有可能形成龙卷风。


妈妈的情绪控制、心理变化,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直接决定了孩子的情绪状态、命运走向。

作为妈妈以下三点,请一定要牢记。

1  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现实生活中,父母们常常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向孩子提一些不符合他们成长规律和认知的要求,不过问孩子的感受和情绪,只关注结果。一旦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就会情绪失控,对孩子大加指责。

事实上这并非是孩子的过错,而是家长的无能。为人父母,你当然也为孩子做长远打算,但这一过程中,请务必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自己的问题推给孩子。

2  多给予正面的鼓励,而不是负面指责


心理学家认为,积极正面的鼓励能够唤醒孩子的感受能力,让其看见、感受到更多积极正向的事物,从而有益于孩子健康的成长。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势必会犯错,很多妈妈们都很擅长指责孩子的过错,却总是忘记称赞孩子们的努力和做得好的部分,实在是得不偿失。


3  引导而不是命令


心理学指出命令式的话语会让人暂停思考。很多妈妈们习惯于在生活中命令孩子去做某些事情,这其实会对孩子的成长、智力发育造成不小的损害。妈妈们要学会用引导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而不是命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